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虽然近期市场出现震荡,但A股市场成交保持活跃。数据显示,9月1日,A股融资余额攀升至2.28万亿元,打破2015年6月18日2.27万亿元的纪录,创历史新高。同日,两融余额同步冲高至2.3万亿元,同样刷新历史峰值。
市场转好,让A股开户数据更受关注。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突破2.4亿户;上交所数据同步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新增开户1260万户,同比增长32.77%,投资者入场热情显著升温。随着市场活跃度提升,券商开户情况也同步向好。目前已有至少29家上市券商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上半年开户数呈增长趋势。各家券商加大客户开发力度,从自有渠道获客到第三方平台导流,全力角逐增量市场。
两融余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
9月1日,A股融资余额攀升至2.28万亿元,打破2015年6月18日2.27万亿元的纪录,创历史新高。同日,两融余额同步冲高至2.3万亿元,同样刷新历史峰值。
自8月5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后,已连续20个交易日稳定在这一水平之上。同时A股近期还出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双双破2万亿”的现象,显示出资金对A股市场的热情。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表示,A股成交额曾在3个时期交易日突破两万亿(分别为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2025年2月及8月),反映了市场从早期场内外高杠杆驱动的市场,逐步向政策协同、基本面驱动的成熟市场演进。2015年的“杠杆热”源于高杠杆带来的流动性。2024年下半年的“反弹”则体现经济企稳与政策引导下的信心修复,此轮行情的初期动力主要来自对政策持续发力的预期。2025年的行情部分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的政策驱动逻辑,但核心驱动力或已转向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
对于融资余额高涨,市场认为,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各路资金开始跑步入场,导致两融余额大幅上升。
排排网财富研究总监刘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融余额大幅增长并创下新高,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监管层密集释放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信号,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融资余额持续攀升。第二,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升温、中报业绩呈现结构性景气,以及国内AI产业近期取得的重要进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乐观情绪,吸引融资资金大规模流入。第三,资金流向呈现显著的结构性特征,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赛道因其高成长属性,获得投资者加杠杆布局。
暂未出现过度加杠杆风险
尽管市场交易热度持续攀升,但是刘有华表示三项关键指标显示,当前A股杠杆水平仍处于历史中枢位置,整体运行稳健,未出现过度杠杆化风险。
其一是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为2.40%,远低于历史峰值的4.72%。历史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最高曾达到4.72%,最低为1.74%。今年第三季度以来,该数据还没有突破2.5%,相比历史峰值仍有一定的空间。
其二是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为11.63%,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低于历史峰值的19.26%。从历史数据来看,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大多数时间维持在6%—9%,在阶段性行情时期会突破9%甚至10%。
其三是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仍维持在高位。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61.48万名、机构投资者为50064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591355名,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9.89%。维持担保比例是衡量杠杆资金安全性的重要参考。当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40%时,券商通常会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并可能限制部分交易。7月以来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270%以上,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
从个股来看,8月22日以来,有8只个股的融资买入额超过20亿元,分别是宏盛科技、寒武纪、新易盛、中际旭创、中芯国际、宁德时代、海光信息和中兴通讯。
面对持续上涨的市场,招商证券表示,展望9月,市场保持震荡上行的概率仍然较大,但是斜率可能较8月相对放缓。目前驱动上行的关键力量来自于赚钱效应积累后,持续的增量资金流入所形成的正反馈,站上扭亏阻力位形成增量资金正反馈的上涨推荐逻辑在反复得到验证。市场将会继续沿着低渗透率赛道展开,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创新药仍然是目前的核心赛道。除此之外,稳健投资者可以继续以高质量策略进行应对。
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指出,在流动性驱动下,大盘上行趋势稳固。相较2015年,随着资本市场定位提升,在政策积极引导、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预计市场运行将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随着国内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海外美元流动性外溢,增量流动性将持续入市。
同时,陈刚认为,随着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供需格局将持续优化,全A盈利与ROE有望企稳改善,行情将逐步过渡到业绩驱动的阶段,指数中枢逐步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