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错在可耻的3000点
关于中国证监会原主席易会满的各种传言在他去年卸任之际就有风声,今天终于官宣该人被查了。其实就是无风不起浪,金融圈里的那些事儿,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换谁在这个位置上,都免不了要受到质疑。但质疑与质疑的角度、烈度还是不一样的,取决于股市的向好程度。
在易会满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五年间,大盘有20次跌破了3000点,平均一年4次。
不多是吧?
都频繁跌破3000点了,那在3000点以上的日子又能走多远呢,始终维持在3000点这个可耻的水平线上。
五年啊,一个股民一辈子能有几个五年……
3000点保卫战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历史级的耻辱。
用范志毅的话来讲就是,脸都不要了。
终于,9月6日,官宣说该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为官一任,尤其是这种牵动亿万金融消费者的位置,怎么能任由一个关键指标反复跌破心理防线而无动于衷……
脸可以不要,命也不想要了吗……
2.错在他都不行
该人到底是水平不行还是道德不行还是都不行呢?
官方消息定调之后,评论区里很多人都说了两个字:终于。
然后是:他还欠我20万。
或者是:感谢祖国。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有无数的理论博弈,但再牛逼的股市分析文章也抵不过普通人的真实感受。
在该人掌舵证监会的五年里,中国股民有可能是全球股市投资者群体里最悲催的一批人。
那么这批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那种长年脱离中国经济正常发展水平甚至是经济越好股市越烂的反常识现象,一定是人为造成的,一定有一个人乃至一群人需要对此负责。
这个人,首当其冲当然是证监会主席……
为什么要有证监会?
官方说法是:
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那么很显然,这三大核心目的需要掌舵者具有极高的业务水平与很强的道德水平。
从业务层面来说,易会满曾经在宇宙第一大行工作了34年终于熬成了一把手,显然正因为他在专业水平上突出,这才擢升为证监会主席。
然而,股市和银行不一样。
中国股市更不一样。
中国股市掌舵人的业务水平其实更多体现在制度创新层面,他需要根据股市现存的种种弊端牵头制定制度性的改革措施,以此来达到保护投资者权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也就是说,股市需要的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官僚(甚至技术官僚反而添乱)而是真正的“父母官”,海瑞那样的。
该人五年间搞了什么制度性的变革呢?全面注册制……
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市场判断”,这在成熟的证券市场是正常的,因为人家有相互制衡的监管体制,或者说人家的老百姓心智健全、脾气火爆,你敢糊弄老百姓分分钟有人出来搞死你,但我们需要问一问,中国证券市场是这种“成熟的市场”吗?
如果不是,那全面注册制就相当于让小孩抱着金砖招摇过市,这个小孩就是命定的牺牲品。注册制就成了“谁关系硬谁先上,谁包装好谁拿钱”,它是名义上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缺乏监管、一地鸡毛——请问监管哪里去啦?他本人就是“监”啊——需要加强对监管的监管……
而在座的各位股市消费者,在那五年之间,每个人都当了一次或几次小孩,你的金砖都被抢走了。
掌舵人就那么看着,既没有制止抢金砖的人,更没有把小孩抱回家,反而有可能暗示自己家里人也冲到小孩面前抢到了最多的金砖……
这不只是业务水平不行,这是道德水平更不行。
3.错在脸皮太厚
风口浪尖之上,最考验一个人的定力。
所谓的定力,是指在巨大压力之下还能沉稳处置、不乱阵脚、最终稳住局面。
但易会满对定力的理解跑偏了,他理解成了脸皮厚。
前面说了,脸都不要了。
任凭千夫所指,他自岿然不动……
出事前各种大谈大道理,比如:
“更大力度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有效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企业家精神”
“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
如今回头再看这些话,真的感慨,这得是什么样的“定力”才敢在千夫所指之下一边做坏事一边气定神闲地说出这些毫无错误的话呢?
脸皮真的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