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汽车价格战愈打愈烈,油车和电车之间的讨论也随之变得激烈——去年让油车电车达成一致的“油电同价”,似乎已经“俱往矣”。
然而,在汽车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内卷下,无论是“油电同价”还是“电比油低”,没有人会是绝对的赢家。
2月25日,比亚迪为“宾利司机打人事件”中见义勇为的比亚迪车主奖励20万元并提供终身免费维修,相关话题瞬间冲上热搜。而这已经是开年以来,比亚迪第二次因为“慷慨大方”而广受关注。
上一次,是在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刚刚登顶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比亚迪,在微博上官宣发售秦PLUS荣耀版,及其姊妹车型驱逐舰05荣耀版,并且附上一个硝烟味十足的话题:“7.98万的比亚迪让燃油车慌了”。
当返回各大城市的多条高速依然红得发黑,滞留在海南的新能源车主正在漫长的车龙中等着上轮渡,人们还在吐槽今年的春节长假“怎么到处都是车车车车车”,突如其来的“电比油低”,仿如平地春雷,对这个车来车往的春节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应。
“电比油低”,比亚迪拉开新一轮降价大战。(图/微博@比亚迪汽车)
那么,去年才刚刚实现的“油电同价”,就要因电车的再度降价打破了?
“比亚迪降价”的微博热搜还没站稳,“五菱跟进比亚迪价格战”的话题就迅速跟上。在五菱汽车官宣降价的微博里,纯电续航150 km的星光进阶版被标上了9.98万的“荣耀价”,试图和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掰手腕。
上汽通用五菱的高管,甚至亲自下场喊话:“一个字,跟!”
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加入战斗的不只有新能源车企,燃油车企同样不甘示弱,纷纷宣布跟进。可以预见,汽车价格战在今年将会愈打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在比亚迪官宣“电比油低”的同一天,曾经的豪华纯电象征高合汽车,却被爆出了停工停产的消息。长远地看,“电比油低”暂时还未必会是一个稳定的常态,但国产车和合资车、新能源和燃油车、家用车和豪华车车,企们显然各有各的压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大。
车企们在线上隔空出招,力度堪比神仙打架,把想买车的准车主和不想买车的路人甲都吓得目瞪口呆。
但面对真金白银的降价,持币观望、静候“抄底”的潜在消费者们,开始坐不住了。
有多家比亚迪4S店的销售告诉前去探访的媒体,自从两款新车的荣耀版官宣上市后,咨询量瞬间翻倍,店铺里挤满了人,“根本就忙不过来”。甚至还有人看完一圈的车,就立刻下订单全款提车。
不是BBA买不起,真的是比亚迪这波堪称“王炸”的优惠力度太有性价比。
不过一年前,当下这款让中国消费者为之疯狂的新能源汽车,光是最基础的入门款就得10万起步,曾劝退过不少渴望早日“上车”的都市男女。
相比之下,同级别A级燃油合资车的价格,在当时和秦PLUS相差无几——比如去年的轿车“销冠”日产轩逸,基础版指导价也不过是10.86万。
日产轩逸是去年中国轿车销售榜排第一的车型,共卖出37.61万辆。(图/视觉中国)
转眼之间,特斯拉CEO马斯克十年前所倡导的“人人都能买得起电动车”,就在2024年春天,被中国新能源车企轻松实现——毕竟花上7.98万,就能把一辆能坐5人的A级新能源轿车提回家,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甚至在微博上直言:“接下来,谁还会买燃油车呢?”
喊出这句话,并非只是简单地吆喝人们来买车。李云飞还揭开了比亚迪打破一年前“油电同价”slogan的底气——得益于规模化效应及全产业链优势,比亚迪插电混动的价格,就是有能力做到比同级别燃油车还要低。
在庞大的新能源车圈里,比亚迪既自己亲手造车,同时也生产电池和零部件。此前,有比亚迪内部人士向36氪Auto透露,比亚迪品牌旗下产品的零部件都能通用,从源头上控制了成本,“产量越高,内部采购价格便压得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