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GDP冲向“5万亿”:5年增量1.4万亿元,相当于多了一个“海淀区” 北京gdp突破4万亿元 北京gdp突破五万了吗
创始人
2025-09-22 18:43:05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北京经济总量有望再度迈上新台阶。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五年来,北京经济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十四五”收官时,北京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迈上5万亿台阶。

这意味着,这5年北京的经济增量约为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

而北京将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经济总量进入5万亿的城市。

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剑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作为一座创新之城,着力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不断探索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形成新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始终走在前头。”


北京(图源:图虫创意)

闯5万亿大关

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是什么概念?

截至2024年底,我国“万亿俱乐部”成员有27个,其中苏州、成都、杭州、武汉GDP超2万亿元,深圳、重庆、广州GDP超3万亿元,而GDP超过5万亿元的城市,暂时只有上海一城。

在省级行政区中,闯过5万亿大关的只有11个。换言之,5万亿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多数省份。

事实上,京沪两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持“竞速”之势。

上海与北京在2020年和2021年相继迈过4万亿台阶。2022年,北京经济总量在上半年一度超过上海,但在年底又被上海反超。

2023年,在第五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修正后,上海GDP达51404.47亿元,再度与北京拉开差距。2024年上海GDP达53926.71亿元,北京位列其后,GDP为49843.1亿元,两座城市分别以5.2%和5%的增速齐头并进。


近年来,京沪两地GDP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史航)

“我们在把北京的经济数据和其他地区对比时,需要关注到北京的城市定位和减量发展的背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其他城市增量发展的时候,北京正在‘减存量’,在人口和建设用地都在减少的基础上,完成GDP的稳定增长。”

杨秀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用疏解的“减法”换取了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加法”。

“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北京还能保持稳定增长,GDP有望突破5万亿元,这说明北京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预期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叶堂林说。

通过科技创新要GDP

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如此稳定的增长,北京靠的是什么?

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是当前北京国民经济前三大支柱。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068.8亿元,同比增长11%,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信息服务业保持了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速度。

叶堂林认为,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对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提前布局,以及强大的科研、技术优势。“例如海淀区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依托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中关村高新企业的技术能力,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当前,北京全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2400家,占全国约一半,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此外,数字城市的转型推动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在2021年,北京市就提出要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等“六个高地”。

根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2024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7.7%左右,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制造业来看,北京的制造业也呈现出高端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数据显示,制造业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显效,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较2020年增长51.2%,汽车市场增量部分的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

叶堂林认为,近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北京市“减量发展”的需求,促使北京加快布局产业转型。“当前的发展需求让北京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要GDP,去做‘高、精、尖’,并在和津、冀的产业链接中承担创新任务,走高效集约的发展路线。从结果上来看,转型非常成功,为其他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数据显示,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合计占GDP的比重,由2020年的32.7%提升至2024年的38.8%,产业创新性显著提升。


不止要创新,还要转化

距离5万亿台阶仅一步之遥,北京下一步的增长动能在哪里?

叶堂林认为,在下一步发展中,北京要牢牢把握未来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和健康产业,继续利用科研优势,瞄准国际最前沿,抓住未来变局的机遇。

林剑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从基础策源上看,当前国家实验室体系主体基本完成布局,与在京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机构、1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深度联动,营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生态。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新增4个大设施集中建成投用,为物质、能源、空间、生命等领域突破提供极限研究条件。

从技术创新上看,在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密度超越硅谷。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或将再为北京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此外,叶堂林认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北京有着不可替代的科研能力和技术优势,但因为科研成果都处在前沿位置,此前周边地区缺少转化能力,有不少科研成果在市场的流动下选择去南方完成转化。当前北京和天津、河北协同发展,带动津冀的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研成果在京津冀转化,这件事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他说。

此前,京津冀三地聚焦重点产业,确定了“六链五群”的产业协同工作重点。“六链”即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五群”即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近2倍,北京科技成果“蛙跳”现象得到扭转。如今,三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达到11.5万亿元,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果,三地相互补位,逐步完善产业分工布局,为下一步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础已经打好,我们要做的是全力把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好,实现更全面的转型升级。”叶堂林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家必看“铭心斗牛其实真有透视... 您好:铭心斗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6355786】很多玩家在铭心斗牛...
重大通报“七千游戏到底是不是有... 您好:七千游戏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69174242】,很多玩家在七千游戏...
{实测推荐}“闽游麻将有没有挂... 您好:闽游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747376】或【8747376...
终于明白“富豪麻将的挂怎么开?... 您好:富豪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7413232】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
[8秒详论]“福建天天十三水有... 您好:福建天天十三水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9287706】,很多玩家在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