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9月24日,2025云栖大会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绘制了通往ASI之路。他断言,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若干年之后,当人类专注于探索创造和情感交流,事务性工作都交予AI处理之时,编撰科技史的AI助手一定会记录下2025年9月24日的杭州。
这一天,2025云栖大会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回顾了AI的来时路,展望了AI的未来途。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类还在探寻通往AGI之路,吴泳铭已经看得更远,他认为AGI只是起点,超级人工智能ASI才是终极目标。AGI将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而ASI将创造出“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攻克医学难题、发明新材料、应对气候危机寻求可持续发展,甚至星际旅行。
商界关于ASI的论述凤毛麟角,科技公司主帅如此详尽地阐释ASI,可能更是全球首次。五千字,二十多分钟,吴泳铭仿佛一位思维缜密的学者,首次系统描绘了通往ASI的演进路线: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战略路径:大模型=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下一代计算机,这些断言听上去有些不明觉厉,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阿里云又要如何领跑?
今年是阿里云成立16周年,云栖大会10周年,从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的重磅发布到各大展馆的水泄不通,攀升的数据和琳琅的产品中,已有答案。
大模型如何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大模型能带来什么改变?诸多科技圈大佬都曾展开想象。
OpenAI CEO奥特曼曾接受采访说,年轻人把大模型视为一种界面而非简单的搜索工具,他感知到的是AI蓬勃发展的市场;Meta创始人扎克伯克把大模型比作新平台(new platform),他看到的是大模型是孕育出系列创新的沃土;前特斯拉AI主管AK(Andrej Karpathy)则把大模型比喻成CPU,token是新的字节,整体形成新的计算范式,这一观念与吴泳铭最为接近。
但大模型的技术前景、商业变现,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今天,吴泳铭把大模型比作下一代操作系统,描述和推演都非常具体。
在吴泳铭的预测里,未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将与大模型链接,用户需求和行业应用将会通过大模型相关工具执行任务,大模型将会是承载用户、软件与AI计算资源交互调度的中间层,成为AI时代的操作系统。
在IT时代,用户通过操作系统使用上层软件,同时调度管理底层资源;在AI时代,更聪明的大模型能高效地接管硬件和软件,人不再需要学习复杂操作,只需向大模型表达意图,就能完成复杂任务。人机交互从“操作”升级为“对话”,从“执行命令”演进为“智能协同”。
也正因此,阿里正以饱和式投入,不断加码大模型业务。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震撼七连发,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和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突破。
大模型的内核——基础模型迎来重磅更新。通义千问家族中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Qwen3-Max全新亮相,性能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跻身全球前三。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系列模型正式发布,模型训练成本大降超90%。
如今,自然语言已成为AI时代的编程语言,人人都可直接通过大模型轻松编程。借助编程模型Qwen3-Coder,新手程序员一天就能完成资深程序员一周的工作,生成一个品牌官网最快只需5分钟。云栖大会上,Qwen3-Coder-Plus重磅升级,应用效果更好,推理速度更快,代码安全性也显著提升。
大模型已走过“智能涌现”的阶段,走进千家万户,与人类的接触已不只是手机、电脑上的对话框。“看”、“听”、“说”、“写”……全模态的大模型正在与人类世界充分互动。“AI教母”李飞飞创业的World Labs开发了空间智能模型Marble,只需一张图片,就能生成持久存在的3D世界。
今天,通义家族的视觉理解模型Qwen3-VL重磅开源,在32项核心能力测评中超过Gemini-2.5-Pro和GPT-5,不仅能看懂图片,还能像人一样操作手机和电脑。全模态模型Qwen3-Omni的音视频能力狂揽32项开源最佳性能SOTA,应用场景广泛,未来可部署于车载、智能眼镜和手机等。用户还可设定个性化角色、调整对话风格,打造专属的个人IP。
图:通义千问Qwen模型家族
最近,Google凭借超级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让Gemini APP一举超过ChatGPT,夺下AI应用的头把交椅。
通义大模型家族中的视觉基础模型通义万相与Nano Banana在同一赛道。全新推出的Wan2.5-preview系列模型,涵盖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文生图和图像编辑四大模型,可生成模型能生成和画面匹配的人声、音效和音乐BGM,进一步降低电影级视频创作的门槛。
图说:通义万相Wan模型家族
聚齐了“百千万”,通义大模型家族还迎来了全新的成员——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语音识别大模型Fun-ASR、语音合成大模型Fun-CosyVoice惊喜上新,未来可以用于客服、销售、直播电商、消费电子、有声书、儿童娱乐等场景。
吴泳铭在演讲中提到,未来的模型将运行在所有计算设备中,并具备可持久记忆,端云联动的运行状态,甚至可以随时更新参数,自我迭代,类似当下的操作系统运行在各种环境之中。
在这条自我迭代之路上,不只是基础模型,更长的上下文能力将是新的“内存”,MCP和A2A等协议则将被打造为新的“总线”和“扩展接口”,各类Agent应用就是操作系统上长出的“软件”。
大会现场,阿里云百炼发布全新Agent开发框架ModelStudio-ADK,突破以预定义编排方式开发agent的局限,1个小时就能轻松开发一个能生成深度报告的Deep Research项目。阿里云百炼还同时了上线沙箱、MCP、RAG、记忆存取等7种企业级Agent能力,为开发提速。
可动态调用云上算力、存储及工具链资源的无影AgentBay也推出了自进化引擎、自定义镜像、安全围栏、内存状态管理等新能力,并首次展示全新的个人计算产品——无影Agentic Computer。
超级AI云如何成为下一代计算机?
当前,AI时代的全球化战场主要是中美科技企业的较量。美股科技“七姐妹”(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英伟达、Meta、特斯拉)引领着一波波科技浪潮,AI时代,它们仍然是最大推动者,也是受益者。芯片、GPU、计算机、云……AI之外,这些关键词也是美股“七姐妹”的基因。
如果说传统的个人计算机和数据中心以CPU为核心,而面向AI时代的计算架构已转向以GPU为核心。上一代计算机为网页、APP、软件的开发需求,匹配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而在AI时代,大模型推动软件应用走向自主编程和自我迭代,对底层架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下一代计算机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提供资源的“机房”,而必须进化成一个主动生产智能的“工厂”。
“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可以在基础架构设计和模型架构上协同创新,从而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大模型时,能达到最高效率,成为开发者最好用的AI云。”吴泳铭表示。
AI的繁荣并非空中楼阁,需要云基础设施作为基石。AI+云,从芯片到模型,需要软硬件垂直整合的全栈体系。打造超级AI云平台,本次云栖大会上,多款阿里云AI基础设施重磅亮相。
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由阿里云自主研发设计,具备高密度、高性能和高可用的核心优势,可高效支持多种AI芯片,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密度刷新业界纪录。磐久超节点集成阿里自研CIPU 2.0芯片和EIC/MOC高性能网卡,采用开放架构,扩展能力极强,相对于传统架构,同等AI算力下推理性能还可提升50%。
如同当前的电脑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融为一体,未来计算机的软硬件也并非泾渭分明。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与通义大模型联合优化,印证了全栈AI的“1+1>2”的效果。在训练层,针对MoE模型,采用统一调度机制、自适应计算通信掩盖、EP计算负载均衡和计算显存分离式并行等优化手段,使得通义千问模型训练端到端加速比提升3倍以上。
美股科技“七姐妹”估值之高并非昙花一现,这背后是它们通过技术建立的护城河。这些公司在其核心领域,如操作系统、社交媒体、电商、云计算中,均拥有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和极强的用户粘性,规模化带来的数据、人才和生态优势,使得新入局者难以逾越。
相较“七姐妹”的稳健,阿里在资本市场显然被低估了。但当阿里云展示自己如何在通往ASI之路上步步为营时候,阿里巴巴的“护城河”优势正被外界看到。9月24日上午,阿里巴巴港股涨幅一度达7%,股价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当下,阿里巴巴不仅是全球四朵“超级AI云”中唯一的中国公司,更是其中少数采取“全栈自研”路径的公司——即在AI芯片、云计算平台和基础大模型三个核心层面均追求顶尖自研能力,与谷歌形成了战略上的跨洋呼应。
阿里通义已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也是中国企业选择最多的模型。阿里云运营着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在全球29个地域设有91个可用区。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宣布新一轮全球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region),并将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迪拜的数据中心。
在未来3年,阿里巴巴将投入3800亿用于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总额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吴泳铭在今天的演讲中提到,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吴泳铭五千字演讲值得反复品味,有阿里云内部人士提到,此次演讲内容主要是吴泳铭自身的思考,这不由让人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阿里巴巴的004号员工和第一代程序员。今天上午,在开始正式演讲之前,作为毕业近三十年的计算机专业学长,吴泳铭首先致谢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开发者朋友,云栖大会起源于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正是屏幕背后的开发者们推动了云计算、AI和科技行业的发展。
这一幕,应该令不少日以继夜的开发者们动容吧。2025年,云栖大会10周年,重新出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4513.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