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财帝
堂堂的四川首富刘永好
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延伸到了上海学生的餐桌。
这几天我和上海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愤懑。
前段时间,上海学校的午餐频频爆出各种问题
家长们都在抱怨,学校午餐难吃、油腻
甚至有食品安全隐患。
很多家长群里转发学校的饭菜的照片,比如
米饭里混着碎片
虾仁炒蛋里发臭、有虫子
青菜里缠着头发丝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家长们也是频繁投诉
其中投诉最多的就是供应商——绿捷
它覆盖了500多所学校
每天供餐超过50万份。
当政府对绿捷立案调查,央媒新华社都震怒,
上海绿捷只是傲慢敷衍的发布一则简单的声明。
这家公司到底什么来头?
经过《21世纪经济报道》等权威媒体的深度挖掘
一条隐秘的股权链条浮现
绿捷背后资本层层指向新希望。
比如绿捷背后的控股方的负责人,同时是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比如,绿捷董事长也曾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四川首富刘永好,新希望集团创始人,
他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延伸到了上海学生的餐桌。
新希望,可是养猪大户,年营收1400亿。
对比上海配餐市场规模不过15亿,可以说微乎其微。
为什么通过复杂的股权安排进入上海学生配餐?
他怎么就看上了这个小生意?
很多人看不上,但仔细算账,结论完全相反。
绿捷服务50万学生,
家长们提前一个月缴费,
每人预付400元,那么公司账上常年躺着2亿元。
这些钱不用付利息,光理财收益一年就有600万。
经过调查发现,绿捷的中央厨房模式可谓暴利。
中央厨房做一份午餐,食材成本3-4块,人工1.5块,配送1.5块
加上其他,成本最多10块。
但午餐收费15-25块,毛利率最低33%
静安区那些25块钱的午餐,毛利润率可能超过60%。
有位投资人算了一笔账
这个生意的妙处在于旱涝保收
经济好坏,孩子都要吃饭。
家长再不满意,也不能让孩子饿着。
政府还有补贴,供应商有返点。
算下来,覆盖10万学生就能年赚3000-4000万
覆盖50万学生,一年就至少净赚1.5亿。
而绿捷在上海,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从2014年到现在,其供餐学校从几时所增加到500多所
几乎从来没有丢过客户。
绿捷今年中标更是惊人,仅8月拿下22所学校。
家长们愤怒到了极点,
甚至喊出“集体请愿让西贝预制菜进校园”。
而反观新希望,养猪业务面临巨大困境
2021年到2023年这三年,亏损135亿元。
2024年继续亏损12亿元,股价跌去70%,市值蒸发千亿。
刘永好的“养猪首富”的主业,
正面临着猪周期与行业天花板的双重挤压。
刘永好急了。
他经常提到美团王兴时说:“像美团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创立才10年左右,市值早已突破万亿。
我们传统企业辛辛苦苦40年,也就两千多亿。”
校餐成了他的突破口。
新希望还在布局预制菜、中央厨房、连锁快餐。
用刘永好的话说:"从饲料到餐桌,我们要打通全产业链。”
家长吐槽:孩子难道也是猪?
2016年,新希望话费3亿元全资收购嘉和一品中央厨房。
2022年,新希望打造预制菜品牌"预膳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永好的女儿刘畅
通过资本百转千坏注入绿捷。
绿捷在上海校园配餐市场加速扩张,屡屡中标。
从1982年的1000元到2024年的770亿
刘永好用42年完成了一个创业传奇。
但当这个传奇延伸到上海50万孩子的餐桌时
故事变了味。
校园配餐这门"小生意"
照出了中国民营企业转型的尴尬
主业困顿下的慌不择路
资本运作对实业精神的侵蚀。
新希望曾经代表着最朴素的创业梦想
——让老百姓吃得起肉、喝得起奶。
但今天,家长痛骂绿捷背后时,
他的这个梦想还剩什么?
42年前那个卖掉手表养鹌鹑的年轻人刘永好
一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生意
会建立在孩子们"难吃"的午餐上。
历史会记住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
而是他让多少孩子吃不好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