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一周年,拉了一遍数据,心中百感交集。
1、时也,运也,命运
在全市场规模超过5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中,近一年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是银河创新成长,而排名第五的是诺安成长。
回想当年,这两只基金因为all in半导体,净值走势格外“洒脱”。
涨时能单日飙涨5%,让持有人狂喜到失眠;跌时把前期收益吞得一干二净。
那份极致的波动,把不少投资者折磨得死去活来,被市场戏称为“渣男”组合。
诺安成长的基金经理蔡嵩松更是风云人物,他的名字几乎与“半导体”和“极致风格”深度绑定。
行情好时,蔡嵩松能冲上热搜,被持有人尊称为“蔡总”;
行情坏时,他同样能上热搜,被持有人唤作“菜狗”调侃。
蔡嵩松虽然没让基民赚到多少钱,却意外成了很多基民的“人生导师”,让他们悟透了不少人生道理。
即便你现在搜一搜,江湖上也依旧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记得蔡嵩松出事那天,基毛哥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富贵在天,蔡嵩松》。
说来也怪,蔡嵩松从不是业绩最稳的基金经理。翻查历史数据,其业绩既不及前任,也逊色于现任。
但就是莫名其妙的有流量号召力,在公募圈里鲜有对手。
有时候,你真得感慨一句“富贵在天”。
基毛哥看了下,诺安成长近一年收益率实现翻倍,但其重仓股与蔡嵩松离职时相比,变化其实不算大。
换而言之,蔡嵩松要是还在,他大概率也会有这样的业绩。
而他自带流量体质+翻倍的业绩,放在过去肯定是引爆市场的 “大新闻”,都不敢想得多热闹!
可如今却没有铺天盖地的讨论。现在又不由得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时也,运也,命运。
2、老登、中登和小登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老登、中登和小登,对应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
老登:在 A 股市场语境中,指偏好传统行业,如白酒、地产、煤炭、电力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的投资者。他们以价值投资自居,强调安全边际和长期持有,但被部分投资者认为 “思维固化”“拒绝新科技”。
中登:指聚焦中等波动性行业,如医药、军工、新能源车、光伏、家电等的投资者。其投资风格介于传统价值与科技成长之间,兼顾业绩确定性和行业景气度,被视为 “平衡型选手”。
小登:指追逐新兴科技赛道,如 AI、云计算、半导体、机器人、传媒等的投资者。他们倾向趋势投资和概念炒作,注重技术迭代和市场叙事,被部分投资者认为 “风险偏好过高”。
嘲笑老登的墨守成规,质疑中登的谨小慎微,嘲笑小登的异想天开......其底层逻辑,无非是市场风格的切换,对应着基金经理业绩的起伏罢了。
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当市场都在嘲笑某登时,那么也可能恰恰就是应该关注他们的时候。
按照年龄段划分,杜猛和傅鹏博都算是“老登”,但他们属于非典型“老登”,因其更偏爱成长股,风格更契合牛市。
过去几年,很多人被徐彦、姜超、刘旭等深度价值派基金经理圈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业绩好,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投资策略。
从某种程度上说,杜猛和傅鹏博过去几年业绩不佳,正是源于他们对自身投资策略的坚守。
如果他们向市场妥协,买入大量红利资产,短期可能业绩会有好转,但是本轮上涨行情中恐怕就没有强势发挥了。
这是我本人定投睿远成长价值混合的截图,收益曲线呈标准的‘微笑曲线’,而且弧度大得几乎要‘咧到后脑勺’那种。
3、平衡
业绩靠前的基金中还包括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与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两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都以均衡著称。
说来也巧,当年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发行时,就有粉丝前来询问看法,我们也借此机会对陈皓进行了深度分析。
“长跑健将”陈皓:均衡二字,内涵丰富(附投资笔记)
截至目前,易方达品质动能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2%,同类排名在前10%左右,属于非常不错的排名。
之前跟大家科普过“净值陷阱”的概念,一些基金经理喜欢押注热门行业,押中之后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成功吸引投资者的关注。然而往往这个时候,行情接近尾声,市场风口转向,基金业绩便迅速下滑,投资者面临惨重的亏损。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然也包括基毛哥,我们既缺乏低位抄底的勇气与嗅觉,也少有高位追涨的杀伐果断,因而常常陷入追涨杀跌的困境。
怎么办?最简单的方法,还是挑选一位投资策略稳健、行业配置均衡的基金经理长期持有,若能再结合定投,那就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