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在AI浪潮席卷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宏大叙事下,芯原股份在10月8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单季营收创历史新高,同比猛增近八成,亏损大幅收窄,前三季度新签订单更是超越去年全年,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据可观比重。然而,这份充斥着“大幅增长”的公告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费解的现实:自2023年第四季度启动的、已持续八个季度的“订单高位”周期,为何迟迟未能将这家公司从亏损的泥潭中彻底拖出?
AI算力驱动订单大增
芯原股份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单季度收入创公司历史新高,环比大幅增长119.74%,同比大幅增长78.77%。
具体到业务层面,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实现了大幅增长。芯原股份的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具体分为两个主要环节:芯片设计业务和芯片量产业务。该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芯片设计业务实现收入4.29亿元,环比增长291.76%,同比增长80.67%;预计量产业务实现收入6.09亿元,环比增长133.02%,同比增长158.12%。
订单量的增加是推动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芯原股份预计,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32.49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新签订单水平,预计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在手订单金额为32.86亿元,持续创造历史新高。
与一众芯片企业一样,强劲的AI算力需求,是驱动芯原股份订单和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公告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新签订单15.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5.8%,其中AI算力相关的订单占比约65%。
不只是今年第三季度,在2024年财报中,芯原股份就提及,受AI算力等市场需求带动,该公司数据处理领域、计算机及周边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的收入同比大涨。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模型的广泛应用,
半导体产业迎来了高速增长期。研究机构IBS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5800亿美元增长到1.2万亿美元;这其中,AI类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61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8392亿美元——也即到2030年,AI类半导体将占据总体半导体市场超过70%的份额。
因复杂的算法和需要进行海量数据处理,AIGC模型在云侧进行训练、端侧进行微调和推理时,产生了很大的算力需求,直接推动了半导体企业加速研发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创新的芯片架构(如Chiplet)和各类专用的AIASIC芯片。
在2025年半年报中,芯原股份表示,该公司五年前就开始布局Chiplet技术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智慧驾驶上的应用,并持续开拓增量市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拓展行业头部客户。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I算力的高速增长与宏观环境高度相关,预计今年到明年,AI芯片市场将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高投入慢回报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芯原股份在公告中强调,其在手订单已连续八个季度保持高位,也就是说该公司在手订单高位是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的。
然而,本报记者在查阅芯原股份过往财报时发现,除了个别季度,其订单在业绩上的体现大多并不明显:2023年第四季度,该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下降;2024年全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微降;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微增。
在盈利层面更是表现不佳:2023年第四季度,芯原股份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2024年全年亏损扩大;2025年上半年亏损继续扩大。即便是营收创历史新高的2025年第三季度,芯原股份也只预计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亏损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收窄。
《华夏时报》记者就此原因采访了芯原股份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王超对本报记者表示,芯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慢产出、周期性强的行业,如台积电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先进设备和制程技术的迭代。“即便在销售向好的时期,其利润也可能为负,投资回报往往需要多个季度才能逐步显现。因此,很难用快消品等稳定行业的逻辑来评估芯片行业。”2024年财报显示,芯原股份全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3.72%。
本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王超提及的行业特点,芯原股份盈利难的原因或许也与其业务结构有关。与一般芯片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芯原股份不单设计芯片,还提供半导体IP授权的服务,而半导体IP授权业务是拉高芯原股份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按照产品分类,芯原股份目前主要有特许权使用费、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芯片设计业务和量产业务四大业务板块,但不同业务毛利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2024年,该公司特许权使用费和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毛利率最高,分别高达100%和89.71%,芯片设计业务和量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12.87%和19.3%。
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中,芯原股份预计芯片设计业务和量产业务均实现大幅增长,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的表现则一般,预计环比增长14.14%,同比基本持平,特许权使用费的表现则未透露。
不过,虽然芯原股份仍深陷亏损泥潭,但在AI算力需求爆发和芯片国产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该公司今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丝毫不显逊色。截至10月10日收盘,芯原股份股价年内涨幅已达254.78%。
总体而言,王超评价道,芯原股份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芯片产业的前端,即设计与授权环节,而中国在这些领域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与领军企业如英伟达的差异也主要集中于人才和技术积累层面,这些是可以通过持续投入逐步追赶的,因此在前端发力更容易见效;然而,在产业后端的制造环节,除了自身努力,更受制于光刻机突破、国际谈判等企业无法掌控的外部因素。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