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希望我们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01 A股刷新十年新高
昨天(10月9日),上证指数成功站上3900点,创下十年新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
假期期间全球股市多数在涨,A股的表现,也没让人失望。但市场分化明显——
一边是科技股狂欢。贵金属(工业金属,尤其是铜)和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受益于假期期间OpenAI疯狂签约、黄金连续7周上涨的利好。
另一边是消费股惨淡。旅游酒店、影视、酿酒等依赖内需的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层面看,3200只股票上涨,2000家公司下跌,算不上普涨。
不过,也有个不利的信号:科技股被「限购」了。
有券商向投资者发短信通知,中芯国际的融资折算率从0.7调整为0,佰维存储的折算率从0.5调整为0。
简单说就是,以前你用信用账户买中芯国际,100万本金可以当170万用(因为折算率0.7)。现在折算率降为0,100万就只能当100万用,相当于「限购」了。
根据交易所规定,当股票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者为负时,折算率就会下调到0。也就是说,科技股涨太多了,估值也水涨船高了。
这有什么影响呢?
一方面,科技股估值已经很高,资金受限;另一方面,消费板块因为宏观基本面缺席,暂时没法接棒。
也就是说,市场依然选择往动量强、有增量逻辑的科技板块里冲,但空间可能越来越有限了。
对咱们来说,一是别盲目追高科技股。折算率调整说明监管层也注意到了估值风险,继续追高可能面临较大回撤。
二来,关注结构性机会。投资个股的朋友,还是要找找那些估值还合理、有基本面支撑的标的。
02 个税新规来了,但你可能不受影响
从10月1号起,互联网平台给个人结算收入时,代扣个税的方式变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先厘清一个概念:你在公司上班,每月拿固定工资,叫「工资薪金」;
兼职送外卖、开滴滴、做直播,没有固定雇主,按单结算,叫「劳务报酬」。
这次调整的,就是后面这一类人。
以前一些平台也会代扣,但算法太「狠」——
比如小张每月送外卖赚7000元,老办法要先按20%成本扣除、再按20%税率预缴,每月被扣1120元,一年先交13440元。
但他全年实际该交的税只有216元,多交的1万块,要等第二年才能退回来。
新规后,和上班族一样有5000元免税额,大多数只按3%预扣。小张每月7000元,现在每月只扣18元,一年还是216元,现金流立刻宽裕了。
这有什么影响呢?
新规对全职平台员工(外卖员)、主播来说,没啥变化,本来拿的就是工资薪金。
对一直老实报税的兼职者,每月可以少扣钱,现金流更稳。
对以前没报税的人,如果月入超过6250元,可能要开始交一点点税,但数额不大;6250元以下依旧不用交。
更重要的信号是:税务监管越来越严格。上半年境外炒股收税、今年个税收入同比增长8%都说明,未来想「躲税」会更难。
但这次调整也体现了「该收的收,该减的减」:规范的同时减轻了从业者的月度压力,不是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03 为什么明明没干啥,却总觉得好累
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种感受:明明没干什么大事,但总觉得大脑很累,提不起精神做正经事。
这意味着什么呢?
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当潜意识察觉到「有问题还没解决」时,大脑会在后台默默运转,偷走精神能量。就像手机开了太多后台程序,电量嗖嗖往下掉。
这里有 7 个「关闭后台」的方法——
第一,把想法写出来。大脑讨厌模糊不清的事。每天随手写下乱七八糟的念头,不用整理,想到什么写什么,大脑就会轻松不少。
第二,给情绪贴标签。
简单说出「我现在有点不安」,就能降低这种感觉的强度。别急着分析原因,先标记。
第三,留白独处。每天找个安静的时刻,发发呆、看天空、观察周围,让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有机会整理思绪。
第四,结构化反思。
别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用 5-10 分钟回顾今天,找找情绪和想法的规律。
第五,动起来。
规律运动会让血清素和多巴胺增加,缓解焦虑。每天中等强度 30 分钟就够。
第六,练习正念。闭上眼,专注呼吸 5-10 分钟,能显著清空脑子里的杂音。
第七个方法特别重要:简化生活。清理衣柜、整理桌面、减少不必要的选择。决策疲劳,其实会消耗大量精神能量。
这有什么影响呢?
后台开太多程序,你就难以专注,容易拖延、做出错误判断。尤其是和钱打交道时,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该持有时可能恐慌卖出,该谨慎时可能冲动加仓。
先关掉那些偷偷消耗能量的「后台」,让大脑回到满电状态,你会更容易做出清晰、理智的选择。
简慢投资组合表现
数据来源:且慢 2025.10.9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5.10.9
你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一键投资「简慢组合」:
注:过往收益不代表未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把决策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上~
打新表现
估值投资表
(不清楚怎么看可以戳→)
↙️加入简七VIP,提升经济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