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赴港IPO潮之下,A股“电商代运营第一股”若羽臣(003010)也坐不住了。
近期,若羽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广发证券。
对于赴港IPO的原因,若羽臣曾发布公告称,是“依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若羽臣股价走势非常亮眼,截至10月10日收盘,若羽臣股价报43.4元,总市值达135亿元。自年初至今,其股价已累计上涨超205%。
面对股价的强势表现,若羽臣创始人王玉坦言:“最近因股价暴涨而睡不着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9月15日,若羽臣在香港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王玉先生、王文慧女士夫妇分别持股30.18%、4.29%,以及通过天津雅艺持股8.47%,合计持股约42.94%,为控股股东;其他A股股东持股57.06%。
若羽臣赴港IPO
若羽臣在资本市场早已不是陌生面孔。2020年9月,若羽臣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轻资产、高增长的A股IPO典型案例。
复盘若羽臣的崛起,离不开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王玉对流量逻辑的精准把握。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还在江西财经大学攻读硕士的王玉便创办了校园电商“爱购网”,初涉电商运营。毕业后,他南下广州,操盘本土药妆品牌“比度克”实现线上转型,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
2011年,王玉正式成立若羽臣,妻子王文慧同期加入,从母婴品类切入,代理德国品牌“哈罗闪”,赚得第一桶金。随后,若羽臣还与合生元、美赞臣等国际品牌达成合作。
2020年成为若羽臣业务爆发的关键节点。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受阻,直播带货迅速成为风口。彼时,主打电商代运营业务的若羽臣冲刺A股成功,以72%的代运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成为“电商代运营第一股”。
但,代运营业务的天花板终究太低,且行业规模不大,若羽臣未来的想象空间太小。
2021年,全行业增速降至个位数,若羽臣当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67%。
于是,王玉决定转型:推出自有品牌。
王玉认为,2021年是代运营行业的转折点。当时,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国潮新消费品牌兴起。
2020年9月,若羽臣推出了首个自有家居清洁品牌“绽家”。
随后,为了打造爆品,王玉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此。若羽臣组建了超300人的内容团队,签约200余名抖音主播,设立多个实景直播棚。
更关键的是,王玉深度研究抖音算法与用户行为,业内一度将王玉称为“最懂张一鸣的人”。
在流量的加持下,“绽家”的一炮走红。2024年,“绽家”全渠道销售额实现翻倍,抖音、小红书商品交易总额增速均超100%。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绽家”成为“中国家居清洁护理行业成规模品牌中增速第一”的品牌。短短5年时间,绽家这样一个小众家庭清洁品牌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达5亿元规模的抖音“顶流”品牌。
继“绽家”后,若羽臣在2024年至2025年相继推出口服美容品牌“斐萃”、膳食补充剂品牌“纽益倍”,试图复刻爆品路径。
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的自有品牌贡献营收达6.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2.42%,收入占比跃升至45.75%,首次超越品牌管理与代运营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其中,“绽家”贡献收入4.44亿元,占总营收的33.7%。其口服美容品牌“斐萃”收入1.6亿元,占比12.1%。
得益于自有品牌的爆发,若羽臣成为国内六家上市电商代运营公司中唯一一家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的企业。
高增长背后的隐患
在赴港IPO的同时,若羽臣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也逐渐显现。
目前,若羽臣的自有品牌产品都依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代工。
在招股书中,若羽臣提示风险称:“倘我们与该等OEM的关系出现重大恶化、他们面临任何重大业务挑战或他们未能生产符合我们标准或合约约定或监管规定的产品,都可能影响我们的产品质量或供应、引起消费者不满,甚至面临产品责任索赔、监管处罚、声誉受损或财务损失。”
其次是,若羽臣的营销开支持续飙升。据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若羽臣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124%至5.99亿元,占营收比重达45.4%。
相比之下,若羽臣的研发投入仅有1644万元,占营收比重仅有1.25%。据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若羽臣共有825名全职雇员。其中,负责销售及营销的雇员有70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85.5%;研发部门的雇员则仅5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8%。
另外,过度依赖线上渠道也是若羽臣的潜在风险之一。截至2025年6月,若羽臣拥有157家自营线上店铺,并与11家电商平台、138家零售商和7家商超客户建立合作,其67.2%的收入来自线上自营店,且高度集中于抖音等少数平台。
若羽臣在招股书中表示:“鉴于我们对该等平台的依赖,该等关系的任何中断、恶化或成本增加均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在产品端,若羽臣的营收高度依赖“绽家”,在若羽臣2025年上半年的自有品牌收入中,“绽家”占比超70%,一旦“绽家”增速放缓,公司整体业绩大概率将面临波动。
有分析指出,若羽臣此时选择赴港IPO,或许是希望借助行业热度获得资本支持,也是其出海战略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