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达摩财经
又是一年“双十一”,京东卷入了“二选一”舆论风暴。
事情的起因,是外界盛传“美的因价格问题遭京东罚款500万元”。随着舆论的持续发酵,10月29日京东方面对媒体回应表示,所谓“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都系谣言。
之后,该事件又有了反转,综合各方信息特别是一张后台截图看,京东确实曾对美的开出过罚款,只不过事件发酵后,美的通过后台申诉成功,京东又取消了罚单。
具体事情是发生在10月21号,京东发现美的某产品在抖音商城国补后到手价为4359.2元,认为这一价格明显比该产品在京东的价格要低,所以美的得支付违约金500万。但美的觉得很冤,这本身就是一个要清仓的下市机器,在京东就预备了12套,而且实际上价格也没啥差别,当即在10月24号申诉并成功了。

事说起来不大,但闹得很大,因为在一个敏感时间,戳中了一个敏感点。一个电商平台,要是动不动因为比价对商家进行罚款,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二选一”吗?
京东方面显然不认为这种“主动比价”是“二选一”,自己没有限制商家去别的平台开店,而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
但事件的第三方抖音可就不干了。抖音大家电负责人直接跳出来说,你这就是二选一,指出京东的回应不仅“证实了京东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自主经营权这一事实”,而且京东还以巨额罚款为威胁,禁止家居家电商家参与抖音电商的平台营销活动。
当年阿里京东“二选一”之争闹得那么大,京东最终赢了官司。现在,这是吃到了回旋镖?
“二选一”争议
电商平台“二选一”,指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惩罚性或激励性措施强迫商家进行排他性选择的限定交易行为,属于市场不正当竞争范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此前曾确立了一个标准,即“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竞争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可认定违法。
京东方面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本次事件是因为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引发与抖音直播间之间的价格竞争而产生的。但京东方面认为,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这种做法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价格。这种主动比价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而“二选一”本质是限制去别的平台经营,所以京东不是“二选一”。
不过,10月30日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发文“硬刚”京东,认为京东此次就是“二选一”。
李文涛 称,双十一的优惠券,是促销的核心。京东不让商家用抖音的大促优惠券,本质上就是不准商家参与抖音大促。“对照着监管定义看,还有什么好辩解的?”
李文涛还提及2023年“双十一”期间,京东曾批评某头部主播与品牌方签署的“最低价协议”,认定其为“因一己私利损害品牌商长期发展、伤害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二选一’行为”,并呼吁监管部门治理“伪全网最低价”。
在李文涛看来,京东如今的行为,和京东当年批评该主播为“二选一”的行为完全一样,甚至是比该主播更加过分。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张钦昱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价格机制是市场最重要的运行机制之一,关乎市场能否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商家在自己平台上维持“全网最低价”的价格约束行为,属于对价格的过分控制。
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徐则林博士则认为,禁止商家使用竞争平台的核心竞争资源属于“二选一”行为的变体,这在电商内容化、直播带货成为重要增长点的当下,实际上打击更为精准。
京东卷不动了?
“二选一”暂放在一边,京东这两年的价格焦虑是比较明显的。
作为中国核心电商平台之一,京东凭其品质商品、快速物流的竞争优势胜出,赢得了大批城市中产拥趸,但在拼多多的映衬下,价格优势近年来反倒成了京东的短板,这也让刘强东在内部一度非常不满。2023年,刘强东重回京东管理一线时曾怒道:“过去五年是京东最失落的五年”。
2024年京东618大促,也是刘强东回归后的首个618,京东先是对外发布了“又好又便宜”的Slogan,但到了临近618,突然变成了“又便宜又好”, 京东还掏出了不少真金白银进行百亿补贴 。

2024年京东618媒体开放日活动

2024年京东双11全球好物节
到了今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又便宜又好” 再次又换回了“又好又便宜”。

2025年京东618媒体开放日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在二季度入局“外卖大战”,其新业务(以京东外卖为主)部分产生了近150亿元的经营亏损。今年二季度,京东营业收入3566.60亿元,同比增长22.40%;经营利润-8.59亿元,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下滑51.14%。
截至6月末,京东的自由现金流为100亿元,还不足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这种背景下,京东即使想继续大幅补贴,恐怕也是压力山大。
•END•
联系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