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私德成为职业风险……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一家顶级“红圈所”的合伙人因一段室外停车场视频,被推向舆论中心。而作为多家企业的上市“护航人”,他手中的IPO项目也随之陷入迷雾。
近日,一段6分多钟、拍摄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停车场的短视频爆火。视频中,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晟骜陪同一位女子在医院疑似进行产检时,意外撞见前来陪丈母娘就诊的妻子,随即双方发生对峙。

图源:视频截图 右边为许晟骜
这场家庭纠纷,因当事人的特殊身份迅速破圈——许晟骜不仅是“红圈所”的精英律师,更是多家明星企业IPO的幕后推手。
事发后两天,许晟骜的资料已被从君合官网撤下,网传其已提交辞呈。
然而,风波远未平息。许晟骜的突然离职下,那些由他经手的英科新创、澎立生物等IPO项目将面临怎样的变数?
当私德与职业身份在公众视野中激烈碰撞,一场关于精英律师“关键人风险”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01
君合合伙人深陷视频风波
官网已删除其介绍信息
网传视频内容显示,现场共有四人:一名白衣男子、与其同行的黑衣女子,以及该男子的妻子与岳母。
视频中,妻子情绪较为激动,多次试图拍摄黑衣女子面容,但对方始终低头掩面,未予回应。岳母在一旁对白衣男子进行指责,现场一度陷入混乱。随着争执持续,岳母最终选择报警。在报警画外音中,可清晰听到她表明自己是女方的母亲,并称“女婿出轨”,双方存在纠纷。
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表达了“为什么不离婚”的疑惑,以及“每一句都太伤人了……”等对视频中对话的感慨。

图源:小红书
舆论很快锁定,视频中的男子是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许晟骜。
视频曝光后,君合采取了低调但迅速的行动。截至11月5日,事务所虽未发表官方声明,但其官网的合伙人介绍页面中,许晟骜的资料已被撤下,链接显示“没有您搜索的结果”。

图源:罐头图库
几乎同时,一则署名“许晟骜”的朋友圈截图开始在业内流传。该声明称,近日,涉及我个人隐私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此事因我个人而引发,我对此深表歉意。
婚姻是家庭与个体之间的复杂问题,我会寻求在道德和法律框架内妥善解决相关事宜。
我已向君合律师事务所提交辞呈退伙,并在此对因此事给事务所及其他同事造成的困扰和声誉损失深深致歉。
我最感愧疚的,是此事对各方家人的伤害。恳请大家给予我们必要的体谅与空间。我无意也深知不应让个人事务占用更多社会关注,对于因此事消耗的公共资源,也一并致以诚挚歉意。

图源:小红书
虽然已经提出辞职,但据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目前许晟骜的执业资格依然保留在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且许晟骜的简历十分干净,2020年-2024年的考核结果均为称职,无行政处罚信息、无行业处分信息。

图源: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
据君合律师事务所官网可知,君合律师事务所于1989年创立于北京,是中国最早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之一,亦是八大“红圈所”之一。
作为国际公认的卓越中国大型综合律师事务所,君合在海内外拥有十五个办公室和逾千人的专业团队,在资本市场、跨境并购与争议解决领域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客户包括百济神州、腾讯、淡马锡等知名企业。
而对于关注职场综艺的年轻人来说,君合也并不陌生。2020年,君合通过腾讯视频推出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成功“破圈”,成为许多法律学子心向往之的职业殿堂。

图源:综艺截图
尽管许晟骜在节目中镜头不多,但其也是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职业履历堪称典范。
据“领英信息”显示,他于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后赴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具备中国律师资格和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
其职业起步于康达律师事务所,美硕毕业后于2014年10月加入WilsonElser纽约办公室,任律师助理。2015年8月,他加入君合,并于2023年5月晋升为合伙人。据“财通社”报道,其年薪超150万元。

图源:君合官网 截图
此外,在公众号“君合法律评论”上,许晟骜撰写的关于医药企业境外上市的分析文章依然可见。
他在文中写道“在美国和香港等境外主要资本市场方面,一般而言由于其并不明确约束特定行业的企业申报上市,且许多境内医药医疗企业(如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在财务指标等方面,能够满足或更容易满足该等资本市场的申报及审核标准,因此较多境内医药医疗企业已转赴港股或美股上市,以尽快实现其上市需求。”

图源:公众号
据君合律师事务所官网显示,许晟骜专长于资本市场、公司与并购业务,在生命科学与健康、高端智能生活电器、TMT、新能源等领域。然而,这位在多个领域拥有专长的律师,其个人职业生涯正因一段停车场视频急转直下。
02
曾现身多个IPO敲钟现场,
包括叮咚买菜、维昇药业等
舆论之所以迅速发酵,不仅因其私德争议,更与他经手的多个资本市场重大项目密切相关。许晟骜的业务能力横跨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场,尤其在医药与科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简单说,律师是IPO的“规则保镖”和“法律设计师”。他们负责给企业做全面法律体检,解决股权、合规等历史问题;设计上市架构,撰写《招股书》法律章节,并代表公司应对监管问询。最终需出具法律意见书,为上市之路扫清障碍——没有他们的签字,公司就无法登陆资本市场。
据君合律所官网显示,许晟骜在多个项目中出现。
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在美国纳斯达克登陆上市,君合律师事务所担任承销商的中国法律顾问,负责协助承销商开展境内法律尽职调查,审核并修改各项交易文件及本次上市相关申请和发行文件,协助回复美国证交会(SEC)关注的境内法律相关反馈问题等。本项目牵头合伙人为陶旭东律师,许晟骜现身敲钟现场。
2021年11月2日,“手术机器人第一股”微创机器人(2252.HK)在港股上市,许晟骜同样在敲钟现场一同庆贺。

图源:官网截图
2024年4月30日,荃信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君合律所主要在私募融资、发行上市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许晟骜为主要承办合伙人,敲钟现场许晟骜和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裘霁宛、公司CFO林伟栋一同合影。
2025年1月24日,许晟骜进一步参与了亚盛医药(AAPG.NASDAQ,06855.HK)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为牵头合伙人、主要承办合伙人。

图源:官网截图
2025年3月21日,许晟骜作为承办合伙人完成了维昇药业(2561.HK)在港交所的上市,后者成为2025年首个港股创新药IPO。

图源:官网截图
需特别说明的是,不同项目角色的职责各有侧重:牵头合伙人需协同团队核心成员,共同推进项目整体执行;主要承办合伙人作为项目总负责人,需全面领导并协调法律工作。
此外,据一份流传的许晟骜简历显示,他还参与了百济神州(688235.SH)科创板上市、海创药业(688302.SH)IPO项目、晶晨半导体(688099.SH)科创板上市、科沃斯(603486.SH)上交所主板上市,以及圆通速递(600233.SH)借壳上市等项目。

图源:凌通企业IPO
IPO业务以外,许晟骜在私募股权与并购领域还参与了晨光文具子公司收购Office Depot中国业务、科沃斯投资某智能科技公司、网易(NTES.NASDAQ)投资某游戏企业,以及华住集团(HTHT.NASDAQ)的多起产业并购及投资项目。
不过,由于君合律所已经删除许晟骜的信息,在百济神州、海创药业、晶晨半导体等的《招股书》中也并未出现许晟骜的名字。这意味着其并不是以上项目的主要律师。
据Wind数据显示,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目前业务量排名第18位,2025年已助力7家企业上市,累计辅导上市公司达215家。许晟骜负责的泽璟制药(688266.SH)正是其中之一。
如今许晟骜陷入舆论漩涡,瀛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戴金花律师表示,若律师个人出现此类问题,其后续就业走向的核心判断标准,取决于“有没有踩红线”。如果只是个人道德层面的争议,没有违法违规,也没违反《律师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里的条款,比如没泄露客户秘密、没违规执业,那他的律师证不会被吊销,理论上还能去其他律所工作。
不过戴金花也强调,但其实际就业会很难,尤其是头部律所。资本市场律师的核心资产是“声誉”,客户找律师,不仅看专业能力,还看职业操守。
03
合伙人离职后
IPO项目怎么办?
相比于上述项目,截至2025年11月5日,由许晟骜作为签字律师并主要负责的IPO项目共有四家。其中三家英科新创、澎立生物与湖州申科,均未能成功上市,IPO进程已全部终止。唯一成功上市的项目为上述泽璟制药,该公司已于2020年在科创板挂牌。
需要说明的是,终止并不意味着公司已停止上市工作。按照规定,若IPO申请因主动撤回、审核未通过或政策调整等原因终止,企业在终止决定作出6个月后,方可再次提交申请。此规定适用于上交所、深交所等主要交易所,旨在避免“带病多次申报”。

图源:wind
其中,英科新创的IPO经历最为曲折。
这家公司经历了长达三年半的IPO长跑:2021年6月申请创业板IPO,历经三轮问询后于2022年7月过会,同年9月提交注册。
在此期间,监管层重点关注其"收入增长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及"推广服务商业务真实性"等问题。然而,在提交注册超过两年仍未获得批文后,公司最终于2024年12月主动撤回申请。
澎立生物作为国内早期聚焦创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的企业,获得了泰格医药、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的投资。于2023年3月首次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当年4月18日进入问询阶段,完成首轮问询后,于2024年2月主动撤回。
随后,公司转向并购路径寻求曲线上市。2025年2月,上市公司奥浦迈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澎立生物控制权。不过,这笔交易在今年9月遇到变数——奥浦迈独立董事陶化安对三项并购相关议案投出弃权或反对票,为交易前景蒙上阴影。
澎立生物接下来是继续等待被收购,还是重整旗鼓再次冲击IPO?这道选择题的答案,目前仍悬而未决。
而湖州申科的IPO历程则更为短暂。该公司于2023年6月获得科创板受理,7月收到首轮问询函,但同年12月即告终止。

图源:罐头图库
对于合伙人变动对IPO项目的影响,业内观点不尽相同。戴金花律师表示,这种冲击是多维度的,远不止“慢下来”这么简单。
她表示,首先会造成项目衔接断层,大量存在于合伙人个人经验中的隐性知识——如历史问题处理逻辑、监管沟通要点等难以完整交接;其次将影响监管沟通效率,新任团队需要时间重建与监管的专业默契;最后还会动摇团队与客户的信心,即便不更换律所,后续沟通成本也将大幅提升。
对于律所本身,戴金花律师表示,客户换不换律所,本质上看两点:一是“依赖的是个人还是平台”,二是“项目处在哪个阶段”。
她进一步解释称,如果这个合伙人是项目的“灵魂人物”——全程主导,和客户老板关系特别近,或者项目正卡在预沟通、问询回复的关键节点,客户大概率会考虑换律所,甚至跟着合伙人走。毕竟IPO是“一锤子买卖”,客户不敢赌“新人能不能接住”。但如果项目已经到了后期,比如快要上会了,换律所需重新核验所有前期工作,周期可能延长三五个月,客户反而会犹豫;或者原团队里其他律师已经深度参与,能把工作接过来,客户也更愿意“将就”。
不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只要不是券商出现问题,仅更换律师通常不会影响申报进程。“与监管机构的对接以券商为主,且有能力承接IPO的律所都不会只依赖一位核心律师。虽然项目由核心律师领衔,但在中介团队中并非不可替代。”

图源:罐头图库
这场始于医院停车场的私德风波,最终以一位合伙人的职业退场暂告段落。然而,它留给法律界与资本市场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在个人声誉与专业信誉深度捆绑的今天,精英律师的私德失范已不再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可能是影响着企业上市进程的风险变量。风波终将平息,但关于个人与机构、能力与操守的平衡之问,仍将在法律界与资本市场持续回响。
你怎么看待君合律所合伙人的视频风波?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