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衡药业三季报利润飘红背后:理财投资狂赚3.77 亿元 “输血”,营收下滑困局仍难破解 誉衡药业最近3年分红 誉衡药业2019年营收业绩
创始人
2025-11-06 17:41:5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

誉衡药业近日披露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交出一份 “利润亮眼、营收承压” 的分化答卷。

财报显示,誉衡药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65 亿元,同比下滑 10.36%;归母净利润 2.44 亿元,同比激增 32.8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 1.09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86.86%,从盈利数据看表现强劲。不过,这份反差显著的成绩单背后,是3.77 亿元委托理财收益的 “强力输血”,成为利润增长的核心支柱。

回溯近三年业绩轨迹,誉衡药业深陷“利润波动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营收持续下行” 的怪圈。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近 3 亿元,2023 年靠资产调整扭亏为盈,2024 年净利润大增 93.43%,但营收仍降7.06%,2025 年前三季度延续这一分化态势。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创新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打破营收下滑困局,成为公司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

非经常性损益主导三年业绩起伏

誉衡药业2025 年前三季度利润的爆发式增长,核心驱动力是委托理财业务的集中发力。

据三季报,誉衡药业前三季度通过购买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等,累计实现理财收益3.77 亿元,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 154.5%。这一收益规模不仅远超 2025 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总额,甚至超过了2024 年全年 2.33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来源:誉衡药业2025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管理层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开展委托理财是为了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且不影响日常运营资金周转,但从实际效果看,理财收益似乎已成为利润的“救命稻草”—— 若扣除这笔 3.77 亿元的理财收益,公司 2025 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实际处于亏损状态,凸显出主业盈利能力的薄弱。


(来源:誉衡药业2025年三季度报告)

此次理财收益“输血” 并非个例,近三年誉衡药业的利润表现始终被非经常性损益主导。2022 年,公司因参股的誉衡生物开发支出计提减值准备 4.23 亿元,导致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2.91 亿元,陷入业绩低谷;2023 年,誉衡药业迎来反转,不过是通过处置资产、调整股权结构实现扭亏,归母净利润增至1.20 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达 6695.69 万元,占净利润比重超 55%,但营收仍同比下滑15.51%。

2024 年,誉衡药业处置誉衡生物股权并获得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推动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93.43% 至 2.33 亿元,但营收同比下滑7.06%。

2025 年前三季度,除了3.77 亿元理财收益,参股基金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进一步增厚利润,截至 9 月底,公司参股的毓承资本投资的基石药业股价上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6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600 万元)。

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股的投资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理财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贡献的非经常性收益,成为支撑誉衡药业利润飘红的“双引擎”。但这种盈利模式的不确定性极高。誉衡药业也在公告中提示,理财收益率受市场影响可能波动,且理财期限多为短期滚动,未来若市场利率下行或资金需求增加,理财规模和收益可能大幅收缩。

营收下滑背后的主业短板

誉衡药业成立于2000 年 3 月,总部位于哈尔滨,2010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形成心脑血管、骨骼肌肉、营养用药等多个产品集群,其中核心产品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鹿瓜多肽注射液等在细分市场份额领先,拥有哈尔滨、广州等多个 GMP 认证生产基地,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与利润的“虚高增长”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誉衡药业主营业务持续低迷,营收已连续三年同比下滑。

2022年,誉衡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1.08 亿元;2023 年降至 26.26 亿元,同比下滑 15.51%;2024 年进一步下滑至 24.41 亿元,降幅 7.06%;2025 年前三季度仅实现 16.65 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 10.36%,从季度数据看,2025 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 5.65 亿元,同比降幅 11.11%,较前两个季度进一步扩大。

誉衡药业在2025 年 10 月 29 日业绩说明会中明确表示,“60% 以上收入占比的集采核心产品提供稳定现金流”。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虽长期占据 80% 以上市场份额,2024 年销量增长 40%,实现销售收入超 11 亿元,但 2025 年前三季度增速大幅放缓至 10%,集采降价的稀释效应逐步显现。

更严峻的是,另一核心产品普伐他汀钠片未中选第十一批集采,包括浙江海正药业、江苏恒瑞医药等6 家企业中选,誉衡药业该产品2024 年销量曾增长超 15%,但未中标产品将被排除在公立医疗机构主流采购渠道外,预计2026 年销售额面临下滑风险。

而目前公司其他产品也未能形成有效支撑,银杏达莫注射液因策略性放弃全国中成药集采,2024 年销量同比下降,或需至2026 年集采周期结束后才可能回升;鹿瓜多肽注射液等产品虽保持稳健增长,但仍难以对冲整体营收的下滑态势。

近三年来,誉衡药业新品导入未能有效扭转营收下滑局面。2024 年 7 月上市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目标是2025 年收入突破 1 亿元,但 2025 年前三季度实际收入仅 2500 万元,虽终端医院开发家数超 700 家,但因未进入医保目录,在同类竞品挤压下,市场份额提升面临困难。即便新合作的佩玛贝特片能在第四季度进入医保谈判目录,医院准入及市场开发仍需较长过渡期,短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研发投入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主营业务的长期增长潜力,2022 年以来,誉衡药业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始终低于3%,远低于医药行业 8% 以上的平均水平。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虽提升至 3.97%,但研发资源主要投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布局几乎空白。

截至2025 年三季度末,誉衡药业有6 个产品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在研项目虽达 20 余个,但多为仿制药,没有一类创新品种。尽管公司账上自有资金超8 亿元,2024 年推出股份回购方案并实施完毕,计划通过并购扩充产品矩阵,但至今未披露潜在标的或实质性进展,战略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誉衡药业的费用管控已逼近瓶颈。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18.15%,销售费用率降至 40.71%;2024 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 25.82%,销售费用率回落至 32.48%;2025 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进一步降至 25% 以下,处于行业合理水平。但是,公司销售费用率的下降主要依赖集采产品市场管理费减少,属于政策驱动下的被动下降,未来大幅下降空间有限。

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营收下滑、研发薄弱、新品乏力的多重制约下,誉衡药业若想真正打破“理财撑利润、营收陷下滑” 的困局,亟需摆脱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依赖,在核心产品培育、研发创新、并购整合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否则这场 “利润飘红” 的盛宴或将难以持续。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实测分享“七千在线.怎么装挂”... 您好:七千在线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435338】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我来分享给您“姜丝麻将怎么开挂... 您好:姜丝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8409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科技推荐“卡农炸金花.到底是不... 您好:卡农炸金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15848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
我教教您“蜀渝牌乐汇到底是不是... 您好:蜀渝牌乐汇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752949】很多玩家在这款游...
科普实测“心悦麻将可以开挂吗”... 亲.心悦麻将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1184260】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