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11月初,一股温暖而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席卷网络。
11月4日,话题“平凡岗位的不凡感动”登上社交平台热点榜,话题播放量超过1200万;次日,“向那些城市英雄致敬”话题再次登上热搜,话题播放量超过2500万。话题之下,多组平凡劳动者的暖心瞬间持续霸屏,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诠释“平凡中的伟大”,引发千万网友的点赞和共鸣。
其中,不少瞬间,都值得铭记。江苏护士高云仙在景区听到呼救,毫不犹豫冲上前,用三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急救从死亡线上拉回卡喉幼童;重庆公交司机金师傅,在下雨的密集车流中俯身背起行动不便的老人;河南开封外卖小哥崔玉龙徒手攀爬三楼防盗网,成功救援被困幼童;更有深夜送药的美团骑手,因担心用户安危,在门外耐心等待20多分钟,并返回药店查药效,感动数万网友……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英雄”的定义正在被重塑,它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符号,而是遍布街巷、触手可及的外卖骑手、公交司机、社区护士等平凡劳动者。社交网络上千万次的播放与点赞,是公众对身边平凡英雄的由衷致敬,更是当下社会对“善意”最真实、最迫切的写照。它向我们宣告: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正能量,正来自于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凡人“微光”。
然而,面对这些感人事迹,我们不能止步于感动、点赞和转发。要致敬平凡英雄,不仅要感动于心,更要落实于行。
每一次网络刷屏都如潮水般汹涌,但潮水终将退去。如果善举仅仅停留在口头赞扬和短暂热度上,那些舍己为人的劳动者又如何铭记在心?这正是社会舆论多年来最深沉的呼唤:我们如何确保“好人有好报”?
让“凡人微光”持续涌动的关键,在于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构建完善的嘉奖机制,让善举被看见、被尊重,让“好人有好报”成为现实,从而彰显社会的温暖和企业的担当。
无论是政府的“中国好人”“百姓雷锋”等荣誉奖励,还是企业对好人好事的嘉奖和奖金奖励。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是对善举最直接的认可和鼓励,它将“好人有好报”从美好愿望变成现实,确保善意得到长久的延续。
比如,美团,就在11月6日举办了先锋骑手表彰会。美团宣布升级“骑手好人好事奖励计划”“骑手见义勇为奖励计划”两项长期举措,专项嘉奖英勇助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锋骑手”,表彰金最高10万元,如遇重大事迹获官方认定,还将给予额外激励。

图片来源:美团方面提供
当天,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见义勇为和顺手做好事的“先锋骑手”受邀来到现场。他们当中,有因“担心顾客出事深夜折返查药效”的骑手姚欣龙,也有“撞见偷盗帮店主追小偷”的骑手汝鑫戈,还有“侠肝义胆出手阻止恶意别车”的骑手孟世祥。
这些美团骑手都是城市中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然而,他们并未沉溺于平凡,而是以一颗蓬勃向上的心、充沛的道德感,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中。这些善举虽不惊心动魄,但他们的古道热肠、敬业奉献,却以最质朴的方式,深刻地感动和温暖了整个社会。
要嘉奖这一群勇敢的人们,不应止步于现金奖励。更应提供全面的保障,以制度之盾赋予骑手在危急时刻敢于出手的“底气”。
目前,美团已联合专业的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职业教育机构等,为全国骑手长期开设安全培训,帮骑手掌握专业技能。遇到特殊情况,骑手朋友不仅能自救,也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专业地帮助其他人。
同时,11月1日开始,美团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正式覆盖全国,“美团骑手大病关怀计划”也已经覆盖所有美团骑手及其父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美团希望以此让骑手的工作更从容、收入更稳定、生活更有保障,更好地成为社区居民的好帮手。
平台企业的巨大体量,决定了其嘉奖行为本身就有极强的号召力。美团的举动,无疑将激励更多从业者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巩固美好社会的基石。
要知道,数量庞大的外卖骑手,不仅是送餐员、送货员,更是在城市毛细血管中穿梭的安全员、信息员和紧急救助员。他们的电动车就是“流动的雷锋站”,外卖箱里可能装的就是急救包,他们的善举往往能第一时间填补城市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盲区。
“凡人微光,却能照亮星河”,那些感动社会的瞬间,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但维护和延续这份温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媒体和公众应持续关注和点赞,构建积极的舆论氛围。而以美团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则需将嘉奖机制视为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持续深化对善行义举的制度化保障。
只有让嘉奖机制更完善,让“善”有形,让“暖”有归,才能让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在安心工作的同时,有勇气和底气去拥抱善良。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平凡岗位的不凡感动”最深刻、最长久的致敬。
(文 | 谢斯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