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
继上纬新材之后,A股又一只“妖股”浮出水面。
截至11月14日,合富中国(603122.SH)在14个交易日出现了12个涨停,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50%。即使公司连续九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并表示当前股价涨幅与公司经营业绩、行业情况严重偏离,但也无法阻止资金疯狂炒作。14日收盘,合富中国尾盘再度出现涨停,最终报收23.8元/股,涨幅7.69%。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当初上纬新材被资金连续爆拉的时候也是出这样的公告,而在市场各路炒作资金眼中,这样的公告几乎就是‘妖股’通行证。然而仔细比较就能发现,上纬新材之所以被爆炒,是因为正处于AI机器人产业投资并购风口,而且公司后续公告也连续披露了智元机器人反向控股的动作,拉高了市场对于股价的预期。从公司主营和基本面来看,实在找不出这家企业被资金追捧的理由。”上海一家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周贺(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绩差出妖股背后
虽然业务性质完全不同,但两家公司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妖股的共性。
从总股本、股价以及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来看,上纬新材和合富中国相差无几。从总股本和市值两个维度比较,合福中国总股本为3.981亿股,上玮新材总股本4.034亿股,均为全流通股本无限售股;在公司股价方面,两家公司出现第一个涨停前的股价均在7元左右,上纬新材出现第一个20%涨停前一日的收盘价为7.8元,合富中国连续涨停前的收盘价为6.68元,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均在30亿元左右;在前十大股东中,上玮新材在完成控股权变更之前第一及第二大股东SWANCOR IND.CO.LTD和strategic capital holding limited持股量高达79%,也即市场流通股本仅有20%左右,同样合富中国第一大控股股东合福(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量达到55%。此外,在前十大股东中,上纬新材以外资和个人为主,合富中国除了外资及个人,平安人寿分红险资金位列其第十大股东,持股量为76万股。
不过,两者股东总数差距较大,上纬新材被爆炒前股东总数不足6000人,合富中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股东数量则有2.9万人。
“实际上,被炒作的妖股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业绩没有亮点,甚至还比较差。比如说上纬新材在被智元机器人收购之前,上半年的总利润和净利润都下滑超过三成;合富中国前三季度的业绩则更糟糕。”上海医疗板块行业分析师王玉成指出。
合富中国业已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下降22.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38.62万元,同比下降146.65%。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亏损504.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5.26%。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股价被资金抬高的局面,合富中国在14个交易日中,多达9次发布股价严重异常波动及提示风险的公告,甚至主动提及业绩下滑产生的不利影响。
“当前公司股价涨幅已严重偏离基本面,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非理性炒作风险。截至11月13日,公司静态市盈率为319.12倍,而同期所属批发业的行业静态市盈率仅为30.88倍,股价严重偏离同行业上市公司合理估值。公司股票流通换手率亦出现较大波动情形,击鼓传花效应明显。”对于股价的非理性上涨,合富中国多份公告如是指出。
此外,对于公司当前的业务经营,合富中国也主动提到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和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游资在炒这个逻辑?
公开资料显示,合富中国的业务范围包括临床诊疗AI辅助系统、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共享、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两岸医疗专家合作交流、科研成果转化及商业落地、体外诊断试剂及耗材精细化管理服务等。
11月14日,多位二级市场私募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合富中国爆炒是被市场贴上“两岸医疗资源整合”标签,因其在财报中强调“与台湾医疗机构保持良好合作”,这一概念使其与平潭发展等股票被归为“两岸融合概念股”,引发游资跟风。此外公司三季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暴涨4220%,达到1.05亿元,这一数据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基本面改善信号。
另外一方面,此前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投资者透露,正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AI辅助诊疗系统,合同金额620万元。尽管项目规模较小,但“AI+医疗”概念在当下市场极具吸引力,合作方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的学术背景,也为股价上涨增添了支撑。
“合富中国被市场贴上海峡两岸概念股标签,这成为资金炒作的核心由头。公司在中报中强调利用两岸医疗资源促成技术交流,并与平潭发展等个股形成板块联动。平潭发展的赚钱效应,进一步刺激资金涌入合富中国进行补涨。公司三季报现金流暴增主要源于应收账款管理变动,而非营利能力的真实提升。”上海一家私募机构投研总监王俊坦言。
在王俊等人士看来,合富中国多份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营业部是主要推手。例如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等活跃席位频繁现身,通过“对敲”制造高换手假象吸引跟风盘,这种手法与历史上特力A、海欣食品等“妖股”的炒作路径如出一辙——选取流通市值小、具备热门概念的股票,快速拉升后高位派发。
“表面上,合富中国成为市场短期妖股典型:连续涨停、放量换手、公告频发、公司表示经营正常。这类现象通常伴随三类资本行为:一是短线资金与游资的集体博弈;二是被动指数或主题基金在某种条件下的溢出买入,例如行业归属被某主题拉高;三是信息不对称下的情绪传染。公司公告风险提示本身往往被市场解读为信号。公司无重大基本面变化但股价异动,提示可能是对异常投机的自我保护,但也往往无法在短期内阻止资金继续博弈。”长期研究A股异动股表现的资深人士陈帆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
在陈帆看来,以合富中国为代表的一批“妖股”的出现,本质上是信息真空、公司治理与市场微结构的相互作用。
“长期的连板与高估值常常暴露出公司信息披露与市场微结构的矛盾:一方面,公司若没有明显基本面改善,频繁的股价弹升会引发监管关注;另一方面,信息真空会在股价连板形成中起核心作用,当外界看不到确切的利好时,资金会用价格与成交去试探信息边界,任何微小的市场传言或可疑信号都可能被放大为持续的买入动力。公司风险提示公告在这种情形下既是法律边界的自我防御,也常常被市场视作缺乏可证实利好的信号。长此以往,若没有及时且具有说服力的信息披露,连板的回撤风险会越来越高。”陈帆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11月14日,合富中国发布公告明确表态“股价若继续异常上涨,可能申请停牌核查”;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已两次将合富中国列为“严重异常波动”标的,并警告可能对相关账户采取交易限制;兴业证券等券商也向客户发出风险提示,强调该股已被交易所重点监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