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这个问题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最多只能有一个笼统的答案:
凡是领导要求高的,甭管什么材料,都难写。
或者说,凡是跟领导有关的,甭管讲话、汇报还是对照检查,都难写。
可是“都难写”跟“都最难写”还不是一个概念。如果非要从所有难写的材料中挑一类最难写的,那就众说纷纭了。
有人说,最难写的必然是领导讲话。为什么呢?因为领导首先会要求起草讲话的人,站在他的高度、甚至比他更高的高度,去写这个讲话。
但问题是,负责起草讲话的人,往往不过是个基层牛马而已,他怎么可能站在领导的高度上呢?如果他能站在领导的高度上,他为什么不是领导?
所以,想把讲话写得符合领导口味,想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还有可执行度,真的很难。
也有人说,最难写的材料是领导对上级的汇报。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其实也怕领导,所以他们对这类材料往往非常重视,恨不得每个字都写出花来,给上级留个好印象。
但问题是,凡要求汇报材料出花的领导,通常都没干多少实事——否则,他早已进入上级的视野,又何必摁着汇报材料使劲?
领导摁着汇报材料使劲,意味着负责起草汇报材料的牛马,必须在素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强“总结提炼”,想方设法让领导的业绩看起来没那么拉垮,这当然也很难。
还有人说,最难写的材料是领导的对照检查材料。这又是怎么个道理呢?
这个道理是,无论讲话,还是汇报,都是从翔的正面雕花,而对照检查材料,往往要从翔的反面雕花,还不能让人看出这是一坨翔。
或者说,它要让人觉得,这确实是一坨翔,可它又挺香。
那当然就很难。起草这种材料的牛马,既要让问题看起来是问题,又要让问题深究起来不是问题,既要让上级的督导组看得过去,又要让自己的领导接受得了,确实很考验人。
但这些材料,其实都不是最难的。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材料,它集讲话、汇报和对照检查材料的要求于一体,要求既要有高度,又要表现出领导的业绩,还要找准领导自己和别人的问题,它就是上级来考察时的谈话材料。
这种材料,在过去,通常不会要求提交书面的,多数领导跟考察组聊一聊,也就是了。
然而现在不行了,谈话材料都要求提交纸质版,还要签字存档,领导当然就非常重视。
可想而知,领导这一重视,这个材料就超级难写。
首先,这种材料往往涉及领导对更大一级领导的评价,这个评价,既要看起来很全面,又要看起来很实际,当然,少不了也要很有高度。
其次,这种材料往往涉及领导对本区域、本领域工作的介绍,这个介绍,既要看起来很出彩,又要出彩得不那么刻意,当然,少不了也要有所“发挥”和“创造”。
再次,这种材料往往还涉及领导对自己、对同僚的评价,这个评价,既要有正面的肯定,又要有存在的问题,当然,问题部分,“画像要精准”。
请问起草材料的人应该怎么做到“画像精准”?如果这个谈话,涉及发改委主任对财政局长、工信局长、环保局长……的评价,那给他写材料的人,怎么会了解那些局长都有哪些优缺点?
其实这个主任本人,是了解的。他长期跟那些局长一起共事、一起培训、一起开会、一起调研,多多少少都会了解彼此。然而写材料的人不了解啊!
写材料的人,就只能去网上搜一些各单位的亮点工作,安在那个单位的负责人头上,作为优点。至于缺点呢?那真就只能编了。
编,肯定就编得不对,不对,领导轻则要求重写,重则骂一顿再要求重写。
然而写材料的牛马就算反刍一百遍,也写不到领导的心眼里:牛马能认识自己的农场主,就算不错了,上哪认识其他的农场主呢?更别说还要掌握其他农场主挥鞭子的风格了。
所以这种谈话材料,简直是注定不可能破的局。不过话又说回来,想破局也很简单:
这个材料,理论上,应该由领导自己写。如果实际上,也是领导自己写,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