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池龙头老大宁德时代的股价日前创出了历史最高,而其曾经的“二当家”黄世霖则趁着这大好时机筹划了一次巨额提款。
根据宁德时代的公告,黄世霖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拟转让1%的股权。
也许有人会说,1%这么小的比例还搞什么公开询价啊,直接二级市场卖了不就行了嘛。
还真不行,别小瞧了宁德时代的1%,宁德时代当前总市值近18000亿,1%对应的市值就是近180亿,哪是一个人能吃下的,即使一家机构也吃不下,得多找些机构,每家买一点,才能吃得下。
同时,为了尽量减小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黄世霖选择公开询价也是最稳妥的方式。
近日,公开询价完成,转让价格初步定了,376.12元/股,按此价格,黄世霖可以一次性提款171亿。
而这171亿的现金,是由16家通过询价选定的机构共同为他准备。

A股转让交易并不鲜见,但像这种一次性就百亿级的资本交易,确实也不多见。
而交易之所以吸引眼球,不仅因为金额巨大,更因其巧妙的设计。
与普通减持不同,公开转让完全避开二级市场,采用询价转让方式,仅面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受让之后还有限售期。
这种安排避免了直接冲击股价,显得颇为精明。
市场反应也很良好,机构的认购热情远超预期, 55家机构投资者踊跃参与报价,有效认购股份数量高达1.465亿股,认购倍数达到3.2倍。
最终,16家机构投资者成功获配,共同凑齐了这171亿元现金,接下了黄世霖转让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171亿元的交易,不过是黄世霖财富帝国的冰山一角。
转让完成后,黄世霖持有宁德时代的股份将从10.21%降至9.21%。他仍然是宁德时代的第三大股东,其剩余持股的市值仍高达1600多亿。
在2025年胡润百富榜上,黄世霖的财富值排名第23位。这位福建巨富的财富实力,足以让他在中国富豪圈中占据重要一席。

黄世霖的财富故事,是一部典型的福建商人创业史。
黄世霖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是福建宁德的同乡,更是高中同学。两人自1991年就在东莞的磁电厂共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这对搭档最终一起成立了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
黄世霖在公司期间,曾担任研发总监、总经理及副董事长等多项要职。他长期负责公司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储能战略,被认为是宁德时代电池控制系统的灵魂人物。
可以说,没有黄世霖,可能也没有今天这个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辉煌。
然而,在宁德时代如日中天之时,黄世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2022年8月,黄世霖突然辞去了宁德时代的所有职务,包括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等要职。当时宁德时代官方解释,黄世霖是因“个人事业考量”离职。
公司当时表示,黄世霖将在“光储充检”新兴领域探索业务机会,未来可能与公司形成战略协同。这一表态暗示了黄世霖未来的投资方向。

事实上,黄世霖的离职并非完全与宁德时代割裂。天眼查APP显示,他目前仍在包括时代星云在内的十余家公司担任股东或高管。
时代星云主营业务正是锂电储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产品涵盖光储充检一体化充电站、工商业储能等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
所以,黄世霖此次减持套现171亿元,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用途的广泛猜测。
业界普遍认为,黄世霖此次筹集庞大资金,很可能是为了“押宝”储能业务,加码投资以抢占市场先机。
储能赛道正处在爆发前夜。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业内甚至出现“缺芯潮”现象。
宁德时代自己也指出,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经济性显现,国内外储能需求迎来快速增长。全球AI数据中心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光储系统可以作为数据中心的主电源。
黄世霖投资的时代星云,目前已在全国落地121座超充站,工商业储能项目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大洲。
有分析师指出,储能是妥妥的增量市场,相比已进入存量竞争的动力电池行业,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尽管黄世霖这一把套现171亿,但宁德时代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已在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十三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覆盖全球最广泛的动力与储能客户群体。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向好,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在最新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表示后续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
从资本市场看,此次黄世霖的减持并未动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3.2倍的有效认购倍数表明,机构投资者依然看好宁德时代的长期价值。
金融市场从不缺暴富神话,但像黄世霖这样从工程师到千亿级巨富的案例仍属凤毛麟角。
黄世霖的下一个战场——储能产业,正在全球双碳目标下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笔巨资将成为他征战新领域的弹药,也可能改写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如果不够,账面上还有1000多亿可以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