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变“特疑”?病人“口粮”岂能沦为“摇钱树” 特医食品对于癌症病人有用吗 特医食品真的能调理慢性病吗
创始人
2025-11-19 17:11:26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一包即可替代所有保健食品的全营养餐”“小孩子都爱不释手的儿童款营养品”……这些诱人的宣传语正悄然出现在特医食品的营销中。

特医食品本是病人的“救命粮”,却在利益驱动下被包装成面向健康人群的“万能品”。特医食品是特定病患的“饭”,而不是商家的“钱”,任何将其包装为“万能药”的行为都必须被制止。

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原本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特殊需求而专门配制的食品。其本质是“病人的食品”,而非适合普通人的营养品。然而,这一本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的特殊食品,眼下正被一些不良商家打造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营销乱象随之滋生。

特医食品营销乱象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误导消费者,让需要特定营养的患者可能因使用不当而延误治疗;其次,它让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面临营养失衡的风险。

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这种乱象侵蚀了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当特医食品被包装成“万能药”,当严肃的医疗营养品被降格为普通的商品营销,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权威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医食品背后的营销模式。一些企业通过建设私域流量,制定复杂的多级分销奖金体系进行推广,包括直推奖、碰对奖、管理奖等多重奖励机制。

这种多级分销的推广模式让特医食品的营销染上了传销的色彩,参与者被鼓励不断发展下线,从推广中获得层层收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推销人员往往不择手段地夸大产品功效,忽视其适用人群和潜在风险。

治理特医食品营销乱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要适应新型营销模式的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对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监管。

生产企业必须守住底线,珍惜行业声誉。特医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渠道管理,规范销售行为,不得为追求销量而放任甚至鼓励虚假宣传行为。

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应当主动发声,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特医食品的适用场景和使用规范,帮助消费者提高辨识能力。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需要保持理性,认清特医食品的本质。特医食品不是保健品,更不是“万能药”,它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针对特定人群使用。

病人的“口粮”绝不能沦为商家的“摇钱树”。面对特医食品营销乱象,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守住这道攸关性命的“营养防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姆、盒马、叮咚、奥乐齐集体下... 在华东地县市场,正在出现一个新的竞争与市场现象。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奥乐齐、超盒算NB、叮咚买菜像...
霸王茶姬老板将迎娶“光伏公主”... 出品|达摩财经“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句从...
罗马仕凉凉?工厂停产,超500...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曾经的“销量神话”彻底崩塌。作者 :唐纳德来源:快刀财经(ID:...
广告首次成网易有道最大收入来源... 11月20日,网易有道(NYSE:DAO)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在线营销服务成三季度的最大变量...
美股高开,英伟达涨5% 美股高... 【美股高开,英伟达涨5%】美股开盘集体上涨,道指涨1.08%,纳指涨2.19%,标普500指数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