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机场线、15号线景洪路站迎来了新换乘通道的启用后的首个工作日早高峰。据悉,首个工作日早高峰客流平稳有序,主要由工作日通勤客流构成。
15号线管理部景洪路站车站站长黄诚介绍:“市域机场线与15号线景洪路站换乘通道启用试运行后,市民乘客的换乘方式将从地面露天步行转为地下直达,避免了乘客之前的日晒雨淋之苦。换乘时间由原来的19分钟缩短为15分钟,避免了二次安检、二次过闸,实现一票换乘。”
为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市域机场线景洪路站基于最新客流数据与实际情况,重新模拟了客流动线并进行详细评估。针对周末换乘通道的客流特征,车站于工作日早高峰时段实施“动态引导”措施。同时,景洪路站优化了导向标识系统,增配引导人员,并在换乘通道入口、楼扶梯口等关键点位增派工作人员,通过导向标识指引、人工引导等方式,为乘客提供更清晰的行走路径指引。乘客可依据现场导向标识及工作人员引导有序通行。车站将密切关注换乘通道的客流情况及影响,根据车站布局、客流出行特征,灵活调整人员布岗。
这次改造在市域机场线景洪路站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启用了全网首个50米自动步道,减轻了携带大件行李、推行婴儿车以及老年乘客在换乘中的体力负担;同时,在站层落差处均设置了双向开行的自动扶梯共11台,并设有2台无障碍电梯,真正实现了“换乘少奔波,省力更舒心”。不仅如此,随着网络换乘节点的增多,乘客通过该站中转可节省出行费用,为往来机场与市区的乘客提供了更经济的选择。
临时换乘通道虽规模不大,但施工难度不容小觑。工程不仅要在已运营的站点间新建地下通道,还需对车站内的部分既有机电、装修进行改造。建设过程中,面临多专业交叉作业、既有设施改造及狭小场地调度等诸多挑战。建设方项目团队在有限的作业面内科学统筹、穿插施工,克服了运营线路请点施工、材料运输、管线迁改等诸多困难。经过一百多天的日夜奋战,高效完成了这项备受市民关注的民生工程。
在景洪路站地下临时换乘通道试运行筹备工作中,15号线管理部与建设单位、市域机场线紧密联动推进设施设备调试、运营服务筹备等系列工作。自项目建设开始,15号线检修专业组与施工单位同时进驻施工现场,以专业视角深度参与消防、环控等核心系统的建设与测试。在开通初期,15号线景洪路站增派人员,加强关键点位的客流引导,重新制作、安装清晰醒目的换乘指引标牌,增加站内广播,并开展模拟演练,以保障现场秩序可控、客流疏导高效。
景洪路站换乘通道的启用,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一步,不仅缩短了物理距离,更拉近了轨道交通服务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下阶段,景洪路站将持续做好客流观察,根据高、低峰期客流情况,不断完善客运组织方案,优化导向标识引导,为市民安全、高效出行护航。
实测讲解.嘻游联盟能不能开挂.必胜开挂神器:https://www.caiding5.cn/news/1850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