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和DeepSeek在科技圈掀起一股热潮:人形机器人活跃于舞台和赛场,工业应用渐趋成熟;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引领全球AI普惠浪潮,赋能千行百业。与此同时,我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脑机接口等领域新质生产力也实现重要突破,展现了强劲发展势头。
图为在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上, 观众正在与人形机器人互动。(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在舞台还是在赛场上,人形机器人可谓“出尽了风头”。
蛇年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推出的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穿着花棉袄在现场扭起了秧歌,它们不仅会变换队形,还会多角度转手绢。
今年4月,在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天工队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此外,根据大众评选结果,比赛还评出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落地应用则更为成熟。
今年3月,优必选数十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应用群体智能技术,完成了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在车企的总装车间等多个复杂场景里,数十台Walker S1实现了协同分拣、协同搬运和精密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包括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政策明确将机器人列为新型消费赛道,这意味着服务型机器人、消费级智能硬件等场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市场对于这个板块的需求会加速释放。”非夕科技副总裁胡晓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要求机器人技术与AI、5G、物联网、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这会让企业更加坚定地去突破算法、算力的瓶颈,加高加固自己的技术壁垒。”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产品的创新融合,使其产业规模可以比肩汽车和手机,达到十万亿级,成为同时覆盖C端和B端的下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引擎。”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帷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以“低成本,高性能”为特色的AI大模型DeepSeek,在2025年年初惊艳全球,引领AI普惠浪潮。
2025年春节前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Seek发布其开源模型DeepSeek-R1,用较低的成本达到了接近于OpenAI开发的GPT-o1的性能,这一进展摆脱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长期以来“堆算力”的路径依赖。
据国内AI产品榜统计,DeepSeek应用上线20天,日活就突破了2000万。与此同时,DeepSeek应用(不包含网站数据)上线5天日活就已超过ChatGPT上线同期日活,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
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等国内云厂商巨头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无问芯穹、360数字安全、联通云、PPIO派欧等平台也先后宣布对DeepSeek模型的支持。
海外巨头则更早接入DeepSeek模型。北京时间1月31日,英伟达宣布DeepSeek-R1模型登陆NVIDIANIM。同日,亚马逊和微软也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DeepSeek的推出促使国内外大模型企业加速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同时,DeepSeek还推动技术平权,打破了大型技术公司的垄断,使得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部署顶级AI模型。”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与此同时,DeepSeek正在赋能千行百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