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互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4194432】
2.咨询软件加微信【419443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里是黑龙江
1933年4月2日,哈尔滨街头,人声鼎沸,各式商贩挑着担子游走在人群中。天空被电车线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何图案,由哈尔滨电业局运营,实际上被日本侵略者把控的电车,往返于道外区与哈尔滨火车站之间。
在一阵阵“叮铃铃”的声音中,2号电车在正阳街停下,上来一个穿着便衣的伪宪兵,他叫王文昌。车掌(即乘务员)张鸿渔要他买票,他却恶语相向,甚至抓住张鸿渔的衣领拳脚相加。在西门脸站,电车刚停下,王文昌便将张鸿渔扯下车,继续拳打脚踢,还将其拉到宪兵队里,吊起来毒打。张鸿渔被打得满脸流血,浑身是伤。
这样的暴行,已非初次。那时的电车工人工资极低,生活困苦,在经济和政治上遭受着沉重压迫和剥削,不仅每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还承受着管理方苛刻待遇,更随时可能成为日伪军警和宪兵宣泄暴力对象。就在上一个冬天,伪警备二旅的孙秀峰穿着便服带着随员乘坐10号电车,拒不买票,还对车掌百般刁难。当时有规定,日伪军警、宪兵身穿制服可免票,而车掌若少收了票,轻则罚款,重则开除。所以,车掌坚持要孙秀峰买票。电车行驶至正阳街时,孙秀峰与电车司机、车掌下车厮打起来,孙秀峰被打倒在路边的浆子锅里,围观群众见了都拍手叫好。被10号车挡住去路的数辆电车都停在了正阳街上,司机、车掌纷纷下车查看。而后,恼羞成怒的孙秀峰命随员纠集了20多人回到这里,看见穿着车掌制服的人就打。电车司机和车掌们奋力反抗,但因势单力薄,多人受伤。
中共地下党组织早已注意到电车工人这支革命力量,借着车队招考车掌机会,派人打入电车厂做地下工作,赵一曼也经常到电车工人中宣传抗日思想。面对敌人压榨与迫害,电车工人迅速团结起来,一批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工人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建立起党团支部和赤色工会组织。当时这里有党员6名,团员20余名,工会会员45名,是全哈尔滨市工会会员近一半的力量。而曾被毒打的张鸿渔就是地下共青团员之一。张鸿渔的鲜血,非但未能换来管理者丝毫怜悯,反成他们媚敌压榨借口,他们斥责张鸿渔惹是生非,扬言要开除张鸿渔。这颠倒黑白的行径,像一根点燃的火柴,瞬间引爆了电车工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怒。
反抗的时刻到了!接到电车工会报告的赵一曼,深知此事意义重大。当晚,她立即指导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罢工委员会,召集200多电车工人齐聚食堂,宣布罢工。工人们深夜画漫画、写标语,刻印《电车工人告哈尔滨市民书》和各种传单,趁天色未明,走上街头,将漫画、标语、传单等迅速贴满主要街路和电车线路沿线的各条马路。
1933年4月3日早上,电车厂内寂静无声,没有一辆电车出车。在赵一曼带领下,电车工人提出五项复工条件,包括给受伤者抚恤金50元,撤换宪兵队队长,交出凶手、由工人惩办,补偿受伤者医药费,电业局担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不答应所有条件不复工。
电车工人的罢工斗争激发广大群众反日情绪。敌人想方设法镇压工人运动,他们欺骗、威逼利诱罢工工人,甚至架起刺刀与机枪。但工人们在赵一曼等同志领导下,据理力争、毫不退缩,终于逼得日伪统治当局接受复工条件。
这是一场由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组织、电车工人团结一心取得的胜利!它沉重打击日伪统治当局嚣张气焰,有力彰显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磅礴力量。它如同一道惊雷,震醒更多民众,极大地激发了蕴藏在人民心中的爱国精神,为东北抗日斗争增添了浓墨重彩一笔。
作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大罢工的铁证,这辆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被赋予了超越交通工具的历史意义。1996年4月25日,哈尔滨电车总公司将其郑重捐献给黑龙江革命博物馆(现东北抗联博物馆),由电车总公司暂为保管。2002年4月1日,这辆电车被移送至东北烈士纪念馆。在这里,它继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先烈。
那辆静卧于博物馆的电车,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部凝固的史诗,承载着哈尔滨电车工人被压迫的血泪与觉醒后的怒吼。张鸿渔们的伤痕,是日伪暴政的铁证,更是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的缩影。赵一曼等同志的身影穿梭于工人之间,他们用行动践行时代使命,沉重打击侵略者气焰。今日安宁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血泪铺就的。在追求真理、奋斗报国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是新时代“铁轨”的铺设者。铭记历史,汲取那份不屈的精神力量,在属于我们的时代轨道上,奋力前行。
原标题:《如果抗联文物会说话丨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时的电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