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淳于媒体人
李在明精准把握了“中国对前总统卢泰愚的认可”这张感情牌。这项提名也是他有意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的表现,是其为修复两国关系所作出的一次务实努力。[全文]
蒂亚戈·诺加拉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院讲师
保利斯塔大道上,博索纳罗支持者挥舞着巨幅美国国旗,昭示巴西极右翼对华盛顿的屈从;而共和国广场上,民主示威者的黄绿旗帜则宣示,真正的爱国主义在于捍卫主权与社会正义。这两幅画面浓缩了当下巴西的核心矛盾。[全文]
林一五有一说一五一十
泰勒·罗宾逊到底是极右还是极左,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大原则性问题,这场硝烟弥漫的文化战争里,两边都有不能退让的理由。[全文]
扬之德国时政专栏作者
西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亲手“扶持”起的印度,未来会不会也像中国一样,在关键领域与它们展开竞争,而不是永远扮演“平衡中国”的角色?[全文]
印尼视角印尼时政关注者
印尼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回答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题:如何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既守住经济稳定的底线,又实现民生改善的目标?如何在不被西方规则“绑架”的前提下,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全文]
韩笑鹏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墨西哥国会的签字笔,背后连着的是一套更大的地缘战略剧本。[全文]
安东·尼尔曼乌克兰能源专家
“BLM”运动在2020年一度风靡全美国,随后,席卷全美的一系列骚乱让所有人都记住“黑人的命也是命”这个口号。而对比讽刺的是,伊琳娜遇害案在刚发生时美国甚至没有激起一朵浪花。这场悲剧表明,乌克兰人的生命并不重要,而在美国至少有100万乌克兰侨民的声音无人倾听。[全文]
白玉京航空航天评论员
登月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美之间的差别,也正在这里逐渐拉开。[全文]
张维为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范勇鹏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我常打一个比方:开车遇到暴雨,你是紧盯着挡风玻璃上那些水珠抱怨不停,还是努力看清前方的路?他们一听就明白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目光放长远。[全文]
兔主席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知名意见领袖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查理·柯克有可能是“友好”的力量——并不因为他“亲华”,而是因为利益与价值有更多的交集。 柯克虽然已经死了,但他确实帮助塑造了美国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但更多的是反映了美国年轻一代的价值导向。所以,他的离去,并不会改变以上的趋势。 [全文]
梁丹媚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印度尼西亚加查马达大学公派留学生
若将尼泊尔的动乱归咎于一项技术监管政策,将是一种危险的短视。这场起义的真正根源,深植于尼泊尔民众对发展的渴望,与这个国家治理体系之间巨大的鸿沟。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并非源于一时的政策失当,而是对精英阶层长期、公然且不受惩罚的掠夺行为的集体绝望。[全文]
江宇舟国际政经观察者
一旦老年人出现不受控制的昏昏欲睡,还有你讲话时候他就是听不进去,就是絮絮叨叨跟你缠来盘去。那么不管他之前多硬朗,后面都会迅速地衰老。我隐隐感觉贸易战新一轮进攻要开始了。[全文]
尹明淑韩国历史学者,性别与慰安所问题研究所所长
无论被带至慰安所还是日军经营的卖淫场所,从被掳女性立场看,二者皆为受害者。后者同样违反当时日本刑法,却未被广泛承认为“慰安所”受害者。[全文]
高天滚滚2021赴美留学生
他一辈子吃“宣扬美国价值观”的饭,却砸了一辈子“美国价值观”的锅——他一生努力去做的事,大多都走向了那些他宣称为之奋斗理想的反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