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故事,提供两组数据。”9月25日上午,“实干绘答卷?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杨浦专场上,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从“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展开,用“两个故事、两组数据”讲述了“十四五”期间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之变、质量之跃。
“第一个是关于两个“五分之一”的故事,杨浦在上个世纪曾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工业产值,为民族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五分之一”——于去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占全市五分之一。”
“第二个是关于杨浦百强企业的可喜变化,这五年来,杨浦百强企业的结构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区级税收总量由30.11亿元增长至62.94亿元,增幅达109%,百强企业占全区税收贡献比重由原来的27.8%增长至去年的45%,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大大提升了,2020年百强企业只要区级税收达到560万元就能进百强,现在不行了,没有1454万元以上进不了百强,增幅达160%。”
老工业区转型,放眼全球城市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两组数据变化,恰恰说明杨浦成功打破了“锈带”的宿命论,走出了一条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一个“五分之一”的变迁,背后是发展动能根本性转变。它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引擎已从传统的机器轰鸣变为由知识经济和在线新经济主导的“无声澎湃”。第二个关于百强企业的故事,则揭示了区域经济内在质量和活力的飞跃。税收贡献比重和入围门槛的大幅提升,表明杨浦培育是一片能够孕育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领军企业的“创新雨林”。这背后,是杨浦坚持“三区联动”,将高校的智力资源、城区的空间资源与市场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所构建的独特生态,实践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强劲的发展方法论。
五年来,杨浦在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中激活创新动能、壮大发展实力。?2023年,杨浦提出要聚焦强化“创新四力”,全力推动杨浦?/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