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内需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创新引领“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期间是迈向2035远景目标的关键五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从总体上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规划的“十五五”蓝图延续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其中,科技自立自强放在突出地位,意味着我国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真正站稳脚跟,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重心将全面转向科技驱动和创新引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外部技术封锁的现实,我国要靠自主创新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四中全会上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在人工智能、芯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原始创新的突破,掌握关键技术链。四中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是对创新体系的系统布局,教育要为科技储备人才,科技要反哺教育与产业,三者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十五五”期间延续了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既是对就业和民生福祉的关怀,又是对提振内需的决心。
四中全会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并将需求置于前列,体现对于拉动需求的重视,这将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此外,会议还着重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下,通过增强国内大循环带动内需的持续回升,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减少外部扰动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十四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贸易伙伴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新兴市场占中国内地出口份额持续攀升;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益于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相关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坚定不移的开放态度继续“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例如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鼓励服务贸易出口等。同时强调“合作共赢”。“十四五”期间RCEP正式生效,助力我国与东盟等经济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