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决定应对关税战,就必定已做好全方位的筹备,其强硬姿态甚至令美国都为之震惊。过去近一个月,在这场激烈的关税交锋中,美国被折腾得焦头烂额。美国先是各种示好,随后在日内瓦与中国达成联合声明,之后又拉来中东千亿合同,特朗普政府自以为形势好转,又有了与中国对抗的底气,于是再度对中国科技崛起展开打压。
就在前几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文件明确规定,华为昇腾芯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无论涉及设计、制造还是分销环节,只要与美国技术沾边,哪怕只是轻微关联,都构成违法。尤为关键的是,美国此次设下的“陷阱”极为阴险,新规中对美国技术的定义被无限扩大。即便芯片完全在中国本土研发生产,只要供应链中存在一丝一毫与美国相关的因素,在全球市场流通时都得慎重考虑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美国妄图通过这种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遏制中国高科技的蓬勃发展。
而针对美国这样的无理行径,中方自然不会惯着他,挥出三记重拳,誓要维护中国企业,替华为出头,果然不到一天美国怕了!
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启动《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明确告诉国内企业,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禁令,你们不用听,配合美国反而违法。
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再次重磅发声替华为撑腰。商务部指出,美方对华为芯片采取的限制措施,明显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这种行为是不公正且不道德的。中方郑重提醒全球197个国家,若任何国家配合美方对华为芯片进行打压,将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言外之意就是告诉197个国家最好老实一点,敢配合美国,那就不要怪中方翻脸无情。
当然法律层面只是前菜,中国的杀手锏还在后面,那就是稀土。
全球98.8%的镓、59.2%的锗,七类中重稀土(像钆、铽、镝),几乎都捏在中国手里。随后中国宣布对这些资源实施新的规则,要拿到许可才能出口,而在公布出来的名单里,美国的名字赫然缺席。
消息传出,美国反应强烈,因稀土正中其命门。稀土在国际上地位重要,在军工领域,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舰载机雷达传感器、JDAM精确制导武器导航系统均依赖稀土;民用领域,苹果高端电子产品的触控屏和扬声器也广泛使用稀土,无稀土产品生产将遇瓶颈且难寻替代。2023年贸易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稀土量增超两倍,显示其对外部供应依赖度高。稀土供应链受阻后果严重,美国下一代隐形无人机项目或因缺稀土推迟,影响国防现代化;英伟达GPU芯片生产依赖中国控制的约70%全球镓和锗供应,供应链中断将重创美国科技产业;2023年德国西门子歌美飒因稀土磁体短缺推迟风力涡轮机生产,影响可再生能源战略。中国可用稀土战略反制美国供应链霸权。
哥伦比亚总统专程飞抵北京,高调宣布该国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BRI);与此同时,巴西与中国成功签署歼 - 10C战机采购合同;智利也拿出了一份极具分量的铜矿开采合作协议。更值得关注的是,那条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连接两大洋的两洋铁路项目,已然成为中国深入拓展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重要象征。
这些举措,绝非普通的经济合作,其意义深远,犹如在美国的“后院”燃起了一把炽热的火。
不禁要问,拉美国家为何如此果断且积极地与中国展开合作?
究其根本,美国这些年来将大量精力倾注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对自家“后院”的关注度大幅降低,在拉美地区的经济援助力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更是严重滞后。长此以往,拉美国家积累了不少不满情绪。
而此次,中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凭借实实在在的项目与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成功在拉美地区实现了新的突破。
21日,王毅外长在北京会见美国亚洲协会会长康京和。会谈期间,在提及中美贸易相关话题时,王毅外长强调,中美开展贸易往来必须秉持和平、合作、共赢三项重要原则。长期以来,中方始终严格遵循这些原则行事。然而,美方却蓄意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恶意打压,推行所谓“长臂管辖”政策,对此,中方表示坚决反对。一天之内,中方两个部门接连采取行动,充分彰显了中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美国方面已然察觉到来自中国的强烈愤慨。美国生怕此举会影响后续关税谈判的顺利推进。短短24小时,美国商务部网站悄然出现了变动,他们暗中对涉及华为芯片的出口管制表述进行了修改。
原本的表述是“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晶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如今却被替换成了警告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晶片存在风险的说法。
这一改动,实则又一次暴露了美国欺软怕硬的本质。
看到这般情形,我不禁忆起黄仁勋曾提及的观点:全球顶尖的AI研究人员里,中国人占据了半数之多。美国妄图通过封锁芯片来遏制中国发展,却忽略了人才才是关键所在。打压与封锁,只会激起中国科研人员更强烈的斗志,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在芯片领域崛起的步伐。我们的科学家们正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断突破重重阻碍。在此,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未来愈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