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5月23日,第十二届富国论坛在苏州市顺利举办。本届论坛以“重估·重构·重燃——AI驱动下的中国资产价值跃迁”为主题,汇聚了知名学者,以及来自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和富国基金的资深基金经理,共同探讨全球秩序变局、AI产业趋势,以及资产配置、行业投资机会。
本届论坛采用“线下+线上”联动模式,吸引了近1000位投资者与资管行业专业人士现场参会,线上直播实时观看人次突破1400万。通过深度洞察与实战策略的碰撞,论坛为资管行业呈现一场高水准的思想盛宴。
在第一场圆桌论坛中,五大券商首席经济学家与首席策略分析师聚焦“宏观的锚点,资产配置核心驱动”展开深度对话。面对地缘政治紧张与AI技术革命的挑战,他们从不同维度剖析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逻辑。
第一场圆桌论坛现场 昌校宇/摄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中国政策储备充足,金融市场波动率将低于经济数据波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抢出口以及工业生产的韧性是短期的确定性抓手,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有望优先发力,通过释放流动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在资产配置方面,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将资产划分为三类:强周期类(地产链)、稳定类(黄金、高股息)及科技新兴类(AI、创新药)。他认为,黄金是美元信用弱化的“终极对冲工具”,而创新药出海与AI硬件渗透率提升是科技主线核心。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从全球比较视角出发,认为中国资产是“东稳西荡”格局下更具优势的一类资产选择,其中军工与黄金为战略配置首选,科技赛道需聚焦AI应用从上游开始往中下游扩散的投资机遇。
与会首席一致将科技与红利列为年度投资主线。刘晨明建议关注低波红利与创新药出海;张启尧看好AI下游应用及服务消费的“双阶升级”;李超认为红利资产提供“防御”底线,AI、智能驾驶等新质生产力代表长期“进攻”方向。
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会首席普遍认为中国资产在全球再平衡中凸显配置价值。政策呵护、制造业韧性及技术突破构成核心支撑,黄金、军工、AI应用成为穿越波动的“压舱石”。正如主持人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袁宜所言:“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的确定性反而相对更强。”
第二场圆桌论坛以“中流击水,基金投资势与道”为主题,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包承超与富国基金五位资深基金经理曹晋、赵伟、孙彬、徐智翔、俞晓斌就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机遇展开深度探讨。
第二场圆桌论坛现场 昌校宇/摄
针对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富国新材料新能源基金经理徐智翔认为,AI发展分为感知AI、生成式AI、智能助理AI、物理AI四阶段,今年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代表着AI应用进入落地元年,未来智能助理AI方向更关注AI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物理AI方向则更关注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富国中小盘精选基金经理曹晋分析称,从长期来看,中国在AI应用上的空间更广阔。富国精准医疗基金经理赵伟从医药视角提到,创新药企通过全球化授权打开市场空间,政策引导与商业化能力缺一不可。
针对刚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曹晋表示将坚守产业趋势研究,挖掘隐形冠军企业;赵伟主张深耕细分领域,避免短期市场噪音干扰。富国价值优势基金经理孙彬认为,价值投资需动态审视ROE稳定性,传统红利板块现金流确定性更高。徐智翔表述“无产业不牛市”,未来超额收益仍存于规模化扩张的新兴产业。富国稳健增强基金经理俞晓斌称,“固收+”产品需平衡债性与股性,久期管理应逆势布局,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优化风险收益比。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