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重塑消费力》报告重磅发布:金融赋能消费新逻辑
创始人
2025-05-28 22:00:42

5月28日,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上,北京商报社重磅发布《金融重塑消费力》报告,剖析当前消费市场痛点、金融支持路径及创新方向。北京商报社财经新闻中心副主任岳品瑜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提振消费的核心逻辑是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行业角色也在进行从“资金供给”到“生态构建”的范式变革。

消费提振:经济转型“必答题”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下,消费提振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面临双重转折。外部,随着特朗普关税第一枪打响,进一步凸显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内部,“三驾马车”中,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较2023年显著回落。

外部环境波动加剧与内部需求潜力并存的现状,凸显了构建“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紧迫性。

“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构成提振消费的核心逻辑。报告指出,“能消费”靠钱袋子鼓起来,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夯实消费基础;“敢消费”靠后顾之忧降下去,需完善社会保障,减轻民生负担,让百姓无后顾之忧;“愿消费”靠好场景多起来,需丰富消费供给,优化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意愿。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消费提振的立体路径。

而在收入提升需长期耕耘、消费补贴也难长持续加码的背景下,金融成为短期内最有效的提振手段之一。其既能通过消费信贷解放预算约束,助力消费愿望实现,又能通过乘数效应撬动经济循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不过,金融提振消费,并非透支未来。报告也指出,过度金融化不仅存在资金空转风险,还将挤压实体消费需求。因此,在当前金融促消费仍以信贷为主的产品结构下,也需要把握好三大原则。

金融可以“解近渴”,但不是“万金油”。当年轻人用分期买下心仪已久的手机,农民通过农具贷款实现耕作升级,这类场景本质是用未来收入熨平当下需求。但若将金融异化为“诱导消费”的工具,只会让居民杠杆率像滚雪球般失控。因此,健康的消费信贷应当坚持“适度普惠、精准滴灌”。

金融要“造活水”,不能“发大水”。真正可持续的消费提振,需让金融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比如,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国货品牌研发爆款,用知识产权证券化助力老字号焕新,甚至将消费大数据反哺生产企业,实现“订单式生产”。当金融资源精准灌溉到优质供给端,消费者自然能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好的商品,形成“供给升级—需求释放”的正向循环。

金融要当“筑堤坝”,避免“冲垮堤”。消费金融的创新必须守住民生底线。对育儿、养老等民生刚需,可探索“保险+信贷”组合产品,既分担家庭风险,又释放消费潜力;对年轻群体,则需强制进行金融素养教育,避免“校园贷”悲剧重演。

金融角色:如何打破“错配困局”

报告指出,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与内需提振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消费门槛,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从而带动整体经济扩张。

同时,还能够引导消费者向更高品质、更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转型,推动消费升级;引导生产端的投资需求,保证产品与服务的持续更新,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在各项提振消费的金融政策中,信贷政策成为主要手段。随着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出台,金融机构一度掀起了消费贷价格战。叠加各类红包、补贴,贷款利率一路从“3”字头降至“2”字头。不过,基于对银行稳健经营和消费者过度贷款的担忧,“卷”利率被叫停。

报告指出,信贷政策在提振消费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不过“卷”利率并非可持续之策。除了利率,金融机构还可以“卷”产品与服务。

此外,在提振消费过程中,金融角色也在进行从“资金供给”到“生态构建”的范式变革。

当前,金融支持消费存在“错配困局”:传统信贷依赖度较高,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信贷产品适配性不足,容易出现资金空转,这就需要通过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报告认为,金融促消费,不能仅靠贷款,而需构建“多元化、场景化、可持续”的金融产品体系,是涵盖宏观政策协同、直接融资创新、财政工具联动、信贷结构优化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积极发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减税降费、消费补贴等财政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消费意愿。

其次,持续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研究适度提升消费类信贷资产证券化(ABS)注册额度,推动消费领域可证券化资产范围适度扩容。

再次,构建高效、便捷的支付生态。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便利性。

最后,公募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公募基金可以优化投资布局、创新产品服务。保险公司借助保险科技,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风险保障需求的产品。

机构路径:从“流量争夺”到“生态共建”

实际上,机构层面也在进行从“流量争夺”到“生态共建”的转型。

从报告来看,当前,不管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基金、保险等多元主体,均在加速差异化布局。

银行业层面,消费贷从“价格战”转向“场景战”,多家机构聚焦家装、文旅、医疗等高频场景,通过“信贷+权益”模式提升用户黏性。例如中国银行消费贷使用集中在家电、家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餐饮、购物等日常消费以及文旅、医疗健康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领域消费增长显著;农业银行同样聚焦汽车、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及养老、教育、旅游等热点领域,持续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

消费金融公司则聚焦长尾客群与细分市场,例如蚂蚁消金、招联金融等机构通过大数据风控,为三四线城市用户提供小额分散信贷服务,其中超60%用户为首次获得正规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侧,消费类REITs成为新亮点,华夏华润商业REIT等产品通过盘活商业地产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消费基础设施。2025年一季度,消费类REITs平均涨幅超30%,成为资本市场“抗周期”配置优选。

保险业层面,也在创新场景化保障产品,例如众安保险推出滑雪险、宠物托运险,阳光财险为文旅项目提供保险保障,覆盖财产一切险、机器损坏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银行业数字化风控模型应用覆盖率大幅提升,不良贷款率较传统模式显著下降;支付机构通过“外卡内绑”“AI风控”等技术,推动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大幅增长。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的应用,也有效防范了资金挪用风险。

不过,报告也强调,机构也要在创新中筑牢“安全网”。平衡政策激励与风险防控,既是维系消费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前提,更是实现“促消费”与“防风险”动态平衡的关键路径。

消费金融创新需坚守“适度普惠、风险可控、权益保护”三大原则。行业协作层面,关键在于打破数据壁垒,建立跨机构反欺诈联盟,实现黑名单与多头借贷记录的实时核验。不仅可以防范信息滥用,还能精准识别套现等新型风险。

技术层面应打通政务、商业与行为数据,将不同客群的收入波动、消费偏好等动态指标纳入评估模型,形成实时预警能力。

合规层面,则需建立全流程智能监控,运用AI分析合同条款与催收话术的合规性,同时将借贷成本、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以可视化方式嵌入用户操作界面,还可以通过交互式问答强化消费者自主风险意识。这种双向约束机制既能降低机构违规概率,也能提升用户履约自觉性。

“消费升级是场马拉松,金融应成为‘陪跑者’而非‘揠苗人’。”业内认为,当金融机构放下KPI焦虑,真正以用户需求为圆心,以产业升级为半径,消费这池春水才能被真正搅活。毕竟,老百姓的“购物车”里装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而这份信心,正是中国经济最珍贵的资产。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日重大通报“微乐窝龙确实可以... 亲.微乐窝龙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8487422】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怀...
必备教程" 山烽在线... 您好:山烽在线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5991307】,很多玩家在山烽在线这...
盘点一款“中至上饶麻将有挂吗”... 您好:中至上饶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4830828】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
科普实测“新乐游牛牛如何安装透... 您好:新乐游牛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4194432】很多玩家在新乐游...
我来分享.麻友圈2挪来挪去辅助... 您好:麻友圈2挪来挪去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8262836】很多玩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