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7482525】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新人海牛牛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通过添加客服微信【7482525】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收费软件,非诚勿扰 .正版拒绝试用!
本公司谨重许诺!假一赔十!无效赔十倍!十天包换!一个月包退,安装即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深蓝财经
欧菲光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切入了智能眼镜领域。
而且,这次还抱上了雷布斯的大腿,成为小米首款AI眼镜摄像头独供商。
这款AI眼镜延续了小米的性价比颠覆者形象,一推出就奔着打破“成本、售价、性能”不可能三角,只要1999元起,发售四日销量破万,果然又火了。
难怪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条新闻由欧菲光赞助“。
但市场反应却异常冷淡,独供消息发布次日,欧菲光股价冲高回落,连大盘指数都没跑赢。
这与2023年9月底,市场传出欧菲光摄像头模组进入华为Mate60系列供应链时的盛况形成刺眼对比,当时“6连板”狂欢让公司市值暴涨百亿。
而如今同样绑定头部客户,市场为何不再买单?
1
“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次数”
三个月前,华创证券发布一份研报指出,对比传统眼镜成本结构,SoC、摄像头、电池等环节为AI眼镜主要增量,成本占比分别为33.54%、5.49%和3.96%。
以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为例,硬件总成本约164美元,摄像头模组仅约9美元。
不过,小米AI眼镜定位轻量级AI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可能最多百万级,相比手机业务而言,规模相当小。
即便小米AI眼镜放量远超预期,欧菲光能分到的利润蛋糕又有多大?
别忘了小米对供应链成本十分敏感,不排除后续引入其他供应商压价的可能。
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正是对这一新业务“含金量”的深度怀疑。
欧菲光的信任“破产”,早有伏笔。
时间倒回2020年9月1日,欧菲光开盘一字跌停。
当日有消息指,苹果将欧菲光从其供应商名单中剔除,市场哗变。
欧菲光赶着在午间紧急澄清:“关于公司被美国大客户剔除供应链名单等信息为不实传闻”。午后,不少资金冲了进去,跌停板被撬开。
2020年欧菲光确实继续消化苹果订单,但从2021年开始,欧菲光不再有苹果新订单。
真相在半年后揭晓。
2021年3月16日,欧菲光正式公告称,“近日收到境外特定客户的通知,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
这个特定客户就是苹果。
次日股价又是一字跌停,这一次再未撬开......
关于苹果的“背刺”,外界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欧菲光因技术跟不上被淘汰出供应链。
更清楚的事实是,早在2020年7月,欧菲光旗下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这意味着无法与美国有任何商业交易,直到2022年 6月才被移除。
从遮遮掩掩到真相败露,股民经历的是市值腰斩的惨痛代价,此后股价继续一路闪崩,市值累计蒸发超350亿元。
更触目惊心的是业绩 “变脸” 史。
例如2018年业绩快报“变脸”,从最初的18.39亿元大变为-5.19亿元,这次信披违规先后被深圳证监局、深交所“处分”。
但欧菲光不长记性,2021年4月发布公告致歉,再次下修业绩预期,预计2020年从盈利8.8个亿,到亏损18.5亿。
欧菲光的信誉就是这样一点点被败光的,引得股民愤怒:“骗我可以,但请注意次数。”
2
5年亏超百亿,华为也扶不起
失去苹果后,欧菲光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只有148.27亿,下滑超70%。
欧菲光并非没有努力自救,转头就把做苹果业务的原索尼电子华南公司卖了,加强与安卓阵营的合作。
但悲剧的是,华为也被美国卡主芯片“脖子”,被迫出售子品牌荣耀,这对欧菲光而言无疑是“双杀”。
直至2023年华为携Mate 60杀回来,才点燃欧菲光“重生”希望,6个涨停板是市场对“国产替代”的憧憬。
与此同时,欧菲光还收购新的公司,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发力车载镜头等业务。
只是,如今华为已重新夺回了国内手机第一的位置,欧菲光仍得独自面对冰冷的现实。
重新导入华为供应链后,2023年和2024年,欧菲光营收有所恢复增长,净利润扭亏。
不过,今年一季度,这种势头再次戛然而止——增收不增利。
2025年一季度,欧菲光营收48.82亿元,同比增长5.07%,净利润-5894.98万元,扣非净利润-8608.43万元,分别同比下降470.51%和388.82%。
这是欧菲光时隔8个季度再次亏损,并不让人意外。
其实,欧菲光近两年能扭亏,主要是靠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暂时撑起来的。若剔除这些因素,公司主业盈利能力仍显不足。
例如,2023年净利润7690.5万元中,有高达1.22亿元政府补助、1.92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以及7049.73万元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
如果扣除上述合计3.7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净利润就变成了-2.93亿元,实际依旧亏钱。
从危机开始的2020年至今,欧菲光扣非净利润年年为负,累计已亏损超百亿元,商业模式已沦为 “赔本赚吆喝”。
3
赌徒式困局,债台高筑
欧菲光的困局,本质是 “赌徒式” 发展模式的反噬。
欧菲光的前身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002年,曾在柯达公司任职6年的广东揭阳人蔡荣军,被作为“技术大牛”引进到公司,担任总经理,2004年升任董事长,并受让原始股东股权,成为实控人。
在他的带领下,欧菲光经历了多次收购,正是凭借成功收购索尼电子华南公司,2017年才顺利切入苹果供应链,成为前置摄像头主供商。
到了2019年,欧菲光营收高达519.74亿,排名《财富》“中国500强”企业第207位,成为中国光学光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最醒目的标签是“果链巨头”。
这一年,欧菲光前三大客户是华为、苹果、小米,分别贡献营收约162亿、117亿、102亿元。
2020年,苹果开始反超华为跃升为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145.12亿元,但是突然就被苹果“踢群”了。
实际上,欧菲光进入果链后,虽然带动了营收增长,但是经营风险也越积越大。
2020年,其应收账款攀升至113.02亿元的规模,占营收比例高达23.38%;而在2017年至2019年间,其存货常年维持在70亿元以上规模。
受此拖累,从2020年至今,欧菲光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合计高达64亿元。
频繁收购并未带来技术沉淀,毛利率反而从2017年的13.76%跌至2020年的10.91%,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可见一斑——傍上大客户的代价,是命运被牢牢攥在别人手中。
更致命的是,如今欧菲光资产负债率高达78.43%,远高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电子等同行平均约50%多的资产负债率,导致每年
财务费用动则数亿元。
此外,6月23日,欧菲光一份公告显示,其已为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提供59.31亿元担保,占最近一期净资产的162.16%。
这种 “用杠杆换增长” 的模式,在大客户流失后彻底暴露风险,欧菲光的业绩便如多米诺骨牌般坍塌。
4
结语
欧菲光的遭遇,为所有依赖大客户的供应链企业敲响警钟:技术自立才是硬通货,财务健康比规模更重要,信誉更是企业的生命线。
在大国智造的新浪潮中,供应链企业的价值终将回归技术本质。
6月27日,欧菲光公告拟变更5.54亿元募投项目资金用途,用于升级扩建高精度光学镜头产线。欧菲光在公告中强调,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与附加值。
这是试图从“组装代工”向“技术研发”转型的信号,但这究竟是真心转型还是又一场 “故事”,市场仍在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