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消费电子龙头企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公告称,目前公司正在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H股发行上市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商讨,相关细节尚未确定。不过,本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紧靠“苹果”业绩稳步增长
立讯精密成立于2004年5月,实控人为王来春、王来胜兄妹。最初从事电脑及周边设备连接器的生产与销售,属于单一的元器件生产商。在取得了联想、同方、方正的主力供应商地位之后,立讯精密开始承接富士康的国内订单,业绩随即获得了飞速增长。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交所上市,这一年实现营业收入10.11亿元,净利润1.16亿元。
2011年,将苹果代工业务纳入核心板块,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的股份,顺利切入到苹果供应链中,相继获得了iPad内部线、MacBook电源线、Apple Wacth无线充电/表带、MacBookType-C以及iPhone转接头等关键性订单。
2017年,立讯精密又斩获了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的代工资格;2019年,苹果推出了新款降噪蓝牙耳机AirPods Pro,开始由立讯精密100%代工。2018年,立讯精密业绩营收大幅增长,2019年市值成为了“中小板”的龙头。截至目前,公司仍是苹果AirPods第一大代工厂、iPhone第二大代工厂,也是苹果Vision Pro头显独家供应商,坐实“果链一哥”的地位。
基于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立讯精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40.28亿元、2319.05亿元及2687.9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1.63亿元、109.53亿元及133.66亿元。2024年,消费性电子板块给公司带来的收入为2240.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3.37%。
加速在汽车电子领域全球化布局
除了消费电子的代加工,公司在2012年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收购福建源光电装从而切入汽车线束领域。
公司发挥在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深耕多年所积累的快速迭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全球化供应链及研发创新等竞争优势,迅速实现了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界赋能。
近几年,公司加大海外汽车版图的布局。2024年9月,立讯精密以5.254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收购了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德国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 K”的100%股权,借此收购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加速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全球化布局,其客户结构也从国内头部车企向全球主流品牌延伸。
十多年来,公司逐步形成了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车身电子、电源管理四大细分业务板块,成为立讯精密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分析认为,伴随越来越多传统主机厂以及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厂商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行列,过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格局正经历重大的演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立讯精密这样同时具备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研发制造经验的厂商将更能适应未来汽车产业高效率、快响应等发展模式和节奏。
预计融资不低于10亿美元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立讯精密此前已多次传出要赴港上市。此次公告,证实了公司赴港上市的有关传闻。
报道称,早在2025年4月,就有市场传闻称立讯精密考虑在香港上市,预计融资规模为20亿至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至218亿元),并且已与多家投行磋商,即将委任承销商启动流程。
近期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称,立讯精密正与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高盛集团合作,推进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该知情人士还透露,立讯精密最快将于今年在中国香港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逾10亿美元。上市相关事宜仍在讨论中,股票发行规模和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动,其他银行也可能加入担任立讯精密的承销商。
至于募资的用途,有分析称,公司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缓解近期并购(德国莱尼、闻泰部分ODM业务)产生的资金压力。
立讯精密、蓝思科技(300433.SZ)和歌尔股份(002241.SZ)被称为国内果链“三巨头”。值得关注的是,蓝思科技和歌尔股份此前已有赴港上市的相关动作。
其中,蓝思科技已于2025年3月31日向港交所递表,并计划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歌尔股份则通过分拆子公司歌尔微电子的形式实现港股上市,歌尔微电子已于2025年1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果三者能顺利IPO,果链“三巨头”有望“会师”香江。
截至2025年7月2日收盘,立讯精密报33.92元/股,总市值达2459亿元。
(作者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