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近7亿人口的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去年GDP总量约为3.9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6%。
下面根据《财富》发布的2025年东南亚500强,简单了解一下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3.494亿美元;上榜企业总收入达到1.82万亿美元,较上年的1.79万亿美元增长了1.7%。
从行业分布来看,能源(包括采矿、发电、输电等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占据接近三分之一总收入。金融业为第二大产业,在盈利TOP20榜单中,银行及金融机构占据13席。
从国家分布来看,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东南亚第一大经济体,印尼入选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09家(-1);紧随其后的是泰国100家(-7)、马来西亚92家(+3)、新加坡81家(-3),越南76家(+6)、菲律宾40家(+2)、柬埔寨2家(不变)。
如果按照总营收来衡量,面积最小的新加坡傲视群雄。去年,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公司创造了6,371亿美元的营收,占比超过1/3,前十名占据半壁江山,前二十名占据9席。其次是泰国(3,526亿美元)、印尼(3,218亿美元)、马来西亚(2,016亿美元)、越南(1,610亿美元)、菲律宾(1,413亿美元)、柬埔寨(14亿美元)。
榜单TOP20贡献了近半营收(8360亿美元),排名第11-20位的依次是越南国家石油公司(Petrovietnam)、大华银行(United Overseas Bank)、华侨银行(Oversea-Chinese Banking)、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ank Rakyat Indonesia)、冬海集团 (Sea Group)、卜蜂食品(Charoen Pokphand Foods)、Bangchak、因多拉玛风险投资公司(Indorama Ventures)、马来亚银行(Maybank)、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冬海集团是东南亚最大的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新加坡,旗下拥有三大业务板块:电商平台Shopee、在线游戏平台Garena、数码金融服务网络SeaMoney。去年营收达到168.20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净利润4.443亿美元,同比大涨173.1%。这也是榜单前100名中仅有的一家科技公司。东南亚第二大科技企业是网约车平台Grab,排在第128位,相比去年提升超过20位。
进一步来看,TOP10企业总营收达到6600亿美元。印尼国家电力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星展集团(DBS Group Holdings)、CP All、生力集团(San Miguel)、伟创力(Flex)分列6-10位。
其中,星展集团以84.485亿美元的净利润成为东南亚500强最赚钱的企业,紧随其后的是华侨银行(OCBC)和大华银行(UOB),新加坡三大银行包揽前三。公开资料显示:星展集团前身为新加坡发展银行,成立于1968年,是东南亚最大的银行及亚洲第三大私人银行,业务遍及19个市场。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内地设有12家分行、22家支行,覆盖北上广深等主要城市,总部设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
前五名总营收达到5160亿美元,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28%。均经营大宗商品业务,分别为金属行业的托克集团(Trafigura)、石油行业的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和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农产品行业的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和奥兰集团(Olam Group)。这也反映出随着东南亚在供应链重构和产业转移浪潮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托克集团蝉联第一,2024年收入达到2432.0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亿元),是榜单中唯一一家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企业。作为全球石油、天然气、金属和大宗商品交易领域龙头,与嘉能可(Glencore)、维多(Vitol)并称为“三巨头”。1993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2012年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0多家分公司、超过13,000名员工。
去年,托克集团铜交易量达到850万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15%。集团在智利、刚果(金)、赞比亚布局有铜矿项目,今年6月与加拿大矿企Euro Sun Mining签署一份高达2亿美元的铜精矿预付款融资协议,用于推进位于罗马尼亚Rovina Valley的金铜矿项目(欧洲第二大铜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