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上海国际公益广告大赛于5月20日正式面向全球拉开征稿序幕,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青年创意力量。回顾去年赛场,17岁的高中生李其霖和15岁少女季语瞳等一批Z世代、阿尔法世代创作者的涌现,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元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着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作品与思考,为新一届参赛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从社会观察到技术实现:17岁高中生的“硬核”公益观
“我们做公益,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关注的是我们自身的利益和未来。”2024年大赛获奖者、17岁的高中生李其霖在接受采访时,展现了超越同龄人的冷静与思辨。受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的父母影响,他自幼便对创作耳濡目染,并沉浸于押井守、宫崎骏等动画大师的作品中,“这些作品能够引发我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我认为很有意义。”
他的参赛动力,源自CCTV9纪录片中一幕幕因人类活动而消失的热带雨林。“自然环境受到了如此大的破坏,我在想,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这个局面做些什么?”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忧虑,在他的获奖作品《泛舟》中得到了具象化的震撼表达。在这幅作品中,本应在碧波上荡漾的小舟,却被置于一片龟裂干涸的大地之上。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以夸张而直接的手法,营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震撼力,无声地控诉着水资源枯竭的严酷现实。
这只是他关注的议题之一。怀着对社会的深度思考,他一口气提交了12组作品,大量运用Photoshop甚至AI技术,在蒙版与调色上精益求精,探讨的议题从《排队系列》所反映的社会文明,到《伤痕累累》中触及的未成年人心理创伤,展现出对社会议题的广泛关切。
“从产生想法到实现大约需要一两周,有时会遇到瓶颈,一个想法可能因为技术或素材的限制无法实现。”李其霖坦言,他会通过查资料或暂时搁置来等待灵感,父母也常常给予他启发。这份创作的执着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他的母亲曾对他说:“你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并为之找到了很好的表达方式。希望你一直保持这份热情和初心。”
从手工剪纸到情感共鸣:15岁少女的“真挚”表达法
如果说李其霖代表了技术思辨派,那么凭借剪纸定格动画《祖国的颜色》斩获“向阳而行”最佳创意奖的15岁学生季语瞳,则展现了情感与匠心的力量。
为了寻求“与众不同”的表达,她从网上找到了灵感,决定用剪纸定格动画这一有趣的形式创作。在她的作品中,祖国的颜色?/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