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为做好“十五五”开门编规划工作,杨浦区信访办联合区民政局、区发改委、区委社会工作部共同主办“筑‘老好’愿景,圆‘老好’生活”养老发展专题征集市民圆桌会。
活动聚焦老年群体关键需求,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个议题,汇聚民声、汲取民智,让老年朋友们在“十五五”规划的蓝图中,拥有更美“夕阳红”。
留住护理人才:
是守护者也是奋斗者
“看到年轻护理员最终选择离开护理队伍,心里很不是滋味。”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主管、上海市劳模王程在圆桌会上分享了他的担忧。他指出,尽管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但职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王程认为,完善护理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他建议在现有岗位补贴的基础上,依据技能等级和服务年限加大补贴扶持力度,让年轻人看到实实在在的职业成长,让他们能更安心、更长久地扎根在护理岗位上。”
此外,王程还表示,应深化“校企合作”,通过院校委培等方式,提前储备具有专业背景的青年人才,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才短缺。
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扩大供给,规范发展
“不到一小时,我们接待了近百位老人报名,9点开门,7点半就开始排队……这场景让我既高兴又无奈!”江浦路街道社区(老年)学校常务副校长杨静描绘的场景,生动反映了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杨静坦言,受限于场地、资金、师资等因素,目前社区老年学校普遍存在学位紧张的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在不得不在招生中设置年龄上限、课程数量限制、户籍优先等规则。在“十五五”规划背景下,她呼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教学空间。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出台更具体、明确的指导性政策。“老年学校从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到收费标准、师资要求,都应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她这样描述心目中的指导性政策。
规范陪诊师行业:
让老人就医更有“医”靠
作为直接服务于社区老人的陪诊师和健康养老版块运营总监,毛梁樱在圆桌会上带来了来自一线的声音。“陪伴老人就医的过程中,能深切体会到他们独自面对复杂就医流程时的无助感。不能因为技术更新,让老人不敢就医。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真切感受到培诊师制度的重要性。”
然而,她也指出了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陪诊师尚未纳入国家职业大典,各类培训五花八门、标准不一,严重影响了行业的专业化和信任度。”毛梁樱强烈呼吁加快陪诊师的职业化进程,将其作为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类别,从而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再教育体系,确保服务水平。
此外,针对如何建设对老人更友好的就诊环境,她也提供了作为陪诊师的独特视角。她建议,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智能平台,整合不同医院的就医流程、科室分布、专家排班等关键信息,特别是利用AI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智能导航,这样陪诊师和老人就可以提前“做功课”,大大节省现场问询和奔波的时间,提升整体就诊体验。
圆桌会上,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发改委、杨浦区民政局、杨浦区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并记录了市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这些建议是上海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参考,都来自每天与老人打交道的实践者,希望这些基层一线智慧能尽快融入“十五五”规划,转化为老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据悉,杨浦区也将持续开展“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专题活动,着力构建多元参与、要素统筹、高效协同的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养老示范区,以实际行动书写好“让养老成为有温度的事业”这篇民生大文章。
常识!“嘟嘟十三水 有挂吗的确有挂”[揭秘曝光猫腻]:https://www.caiding5.cn/news/1977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