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售银行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一直备受关注。我们梳理了2024年度上市银行年报中关于零售银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如客户数、存款与贷款、业务收入与风险等情况,以供业界参考。整体来看,2024年度,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背景下,零售银行业务依然是银行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银行需要做深做细客群经营,强化数字化赋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释放零售业务的长期价值与成长潜力。
01.
零售客户情况
2024年,29家上市银行披露了零售客户数量,合计超46亿户,较2023年增加1.2亿户。粗略以14亿人口计算,每人约在超过3家银行开立了零售账户,如再考虑民营银行、非银机构等情况,当下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已十分激烈。
表1 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末零售客户数
02.
零售存款与贷款情况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1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定期存款占比72.5%,近两年持续提升。从上市银行披露的情况来看,57家披露零售存款数据,合计109万亿元,占到了行业整体的71.5%。
从具体银行情况来看, 57家银行个人存款规模全部实现同比上涨,涨幅最高超30%。招商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占比高达49%,农业银行为37%,东莞农商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情况接近,均在36%左右。通常个人活期存款的付息率较低,为银行带来了低成本的资金,如招商银行2024年零售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为1.44%,但个别城商行甚至超过3%,这给净息差管理带来了显著压力。
表2 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零售存款情况
在个人贷款方面,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住户贷款总额82.8万亿元,同比增长3%。从整体结构来看,经营贷款同比增长9%,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2%。57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规模为64万亿元,占到行业整体的77%。2024年度, 57家披露了相关数据的银行中,39家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上涨,18家银行零售贷款规模收缩,其中降幅最大的接近20%。零售贷款平均利率方面, 常熟农商、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均超过6%,大部分集中在4%-5%,部分国有大行、城商行利率低于4%。
表3 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零售贷款情况
从零售贷款结构来看,59家样本银行中, 29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上升,其中浙商银行、贵州银行、广州农商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超10%; 41家银行消费贷规模上升,其中交通银行消贷规模接近翻倍,贵州银行、晋商银行、重庆银行、广州农商、郑州银行等消费贷规模同比增长超40%,农业银行、招商银行、西安银行、瑞丰农商涨幅超30%; 30家银行个人经营贷款规模上升,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个人经营贷款规模同比增长超30%; 21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上升(另有10家银行将信用卡与消费贷款合并统计),南京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同比增长近60%,北京银行同比增长超40%,齐鲁银行同比增长超30%,农业银行同比增长超20%,苏州农商、无锡农商涨幅也较高。整体来看,消费贷、经营贷是2024年度拉动零售贷款规模增长的主力。
图1 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零售贷款结构
注:部分银行未披露信用卡贷款情况,可查看大图
03.
零售业务收入
55家公布零售条线经营情况的上市银行中, 24家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家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上涨,2家股份制银行、4家城商行零售条线呈现亏损状态。 半数银行零售业务的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最高涨幅达180%,也有部分银行较大幅度地调减信用减值损失,由此带动利润指标优化。此外,有 近一半的银行零售条线的业务与管理费用上升。
收入结构方面 ,利息收入是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的绝对主力,平均占比可达90%,10家银行零售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负。可以进一步将零售业务的利息收入拆解为分部间利息净收入与外部利息净收入, 分部间利息净收入即银行内部不同业务分部之间因资金往来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 外部利息净收入主要是零售业务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净额。
6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常熟农商等,零售业务的分部间利息净收入与外部利息净收入均为正值;
多数股份制银行外部利息净收入为正、分部间利息净收入为负,即零售业务所吸收的存款等不足以支持零售贷款的规模,需要依赖其他业务条线为零售信贷的投放提供资金支持;
大部分上市的区域性银行,零售业务外部利息净收入为负值,分部间利息净收入是主要来源,这意味着这些银行零售业务贷款投放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不能弥补自身零售存款所付出的利息支出,零售业务吸收的存款主要转移给公司银行业务或金融市场业务使用。
图2-1 部分银行2024年度零售银行业务收入结构
图2-2 部分银行2024年度零售银行业务收入结构
04.
零售业务风险
绝大部分上市银行2024年末零售业务不良率在1%-3%,城商行零售业务不良率相对较高,个别银行接近5%,同时, 仅少数银行零售业务不良率较2023年末下降。
从不同产品条线来看,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表现最佳,区域性银行经营贷的风险指标需要予以关注,少数银行超过4%、甚至5%,一些银行本年度消费贷规模增长较快,带动不良率下降。信用卡业务风险近年来持续暴露,本期不良率指标相对波动幅度不大。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2024年度报告、Wind、手工整理,部分银行披露指标维度不一致,故不同指标样本数量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