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科技圈又炸锅了!英伟达的黄仁勋在链博会上放了个大招,说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物理AI”。我是帮主郑重,20年财经老炮,专盯中长线机会。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们掰掰,这“物理AI”到底是啥,咱们散户能捞着啥机会。
先说明白,这“物理AI”可不是啥玄乎的新词。简单说,以前咱们写软件,得人手动编代码,告诉计算机“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咋算”;现在物理AI不用了,它能自己根据物理规律(比如牛顿定律、热力学原理),从数据里学本事,直接预测结果。打个比方,以前预报台风,得气象员输入一堆公式算;现在物理AI看几百年的台风数据,自己就能摸出规律,预报得更准还省事儿。
黄仁勋为啥盯着这个?因为这东西太有用了。比如造飞机,以前设计机翼得风洞吹半年;现在物理AI模拟一下,三天就能出最优方案,成本砍一半。再比如做新药,不用反复试错,AI根据分子结构规律直接算出哪种配方有效,这不就是给各行各业装了个“加速器”?
那对咱们投资来说,机会藏在哪?首先得看算力。物理AI要处理海量物理数据,对芯片算力要求比普通AI高得多,英伟达的GPU肯定还是核心,连带国内做算力集群的公司,长期都有盼头。其次是工业软件,以前靠人编的工程模拟软件,以后得跟物理AI结合,那些做工业仿真、CAE软件的企业,可能要迎来第二春。还有材料科学领域,像搞新型电池、特种材料的公司,用上物理AI搞研发,效率能翻倍,业绩说不定跟着跳级。
不过我得提个醒,这玩意儿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物理AI的落地得三五年,甚至更久,适合中长线布局。就像当年AI刚火时,多少人追涨杀跌亏了钱?但真正蹲住算力、算法公司的,现在都赚麻了。
说到底,新趋势来了别慌,先看懂逻辑再动手。物理AI的核心是“用机器学规律,替人干重活”,只要这个方向不变,相关的硬科技公司就有长期价值。我是帮主郑重,中长线看趋势,短线看节奏,你们觉得这“物理AI”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