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日化企业纷纷借道新三板抢滩北交所之时,2025年7月16日晚,深圳市兰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亭科技”,证券代码:31118)一纸公告,为历时三年半的IPO辅导按下终止键。
从2021年高调牵手国泰君安(现国泰海通)冲刺精选层,到如今“友好协商”离场,这家新三板公司的资本化之路戛然而止,背后折射的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抉择,更是当前资本市场弱市环境中中小企业的集体困境。
辅导三年无果
兰亭科技公告中的“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情况”表述堪称标准话术,但细究时间线却耐人寻味。
2021年正值北交所成立红利期,兰亭科技抢滩精选层(后并申请进入北交所)本是顺势而为,但三年间既未披露辅导进展,也未转换上市轨道,最终选择在2025年的盛夏悄然退场。这种“马拉松式辅导”的结局,暴露出两个残酷现实:一是企业基本面可能未能达到监管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隐性门槛,二是券商在注册制收紧背景下对项目质量的筛选日趋苛刻。有投行人士透露,近期部分券商甚至主动劝退净利润低于5000万的拟IPO企业,兰亭科技是否属于此类“被优化”对象,值得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兰亭科技业务自2020年后便不断恶化。
年报显示,2020年-2024年,兰亭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45亿元、4.14亿元、3.39亿元、3.8亿元和3.23亿元,5年时间累计降幅达49.9%。同期规模净利润分别为8255.28万元、4557.42万元、469.05万元、-1153.85万元和-1726.71万元,净利润由盈转亏,呈现明显的盈利恶化态势。
与此同时,兰亭科技股价经历断崖式下跌,从2021年历史高点的12.89元/股一路下挫至目前的1.5元/股左右,累计跌幅近90%。
终止潮中的幸存者偏差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有75家企业终止IPO,其中北交所27家;超六成主动撤回,兰亭科技不过是浪花一朵。但与那些遭遇现场检查后仓皇退场的企业不同,兰亭科技选择在辅导阶段及时止损,反而体现某种理性——既避免了后续审计问询可能暴露的财务风险,也为未来重组上市留有余地。老乡鸡、沃隆食品等企业都曾上演“终止-重启”的戏码,关键还在于企业能否借缓冲期补足短板。
清扬君点评:
这场看似平静的“分手”实则暗藏深意:当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从“市梦率”回归“市盈率”,企业不仅需要冲击IPO的魄力,更需重新审视自身与资本市场的适配度。对兰亭科技而言,与其在IPO独木桥上孤注一掷,不如深耕研发与渠道——丸美股份用17年走通上市之路,而完美日记从巅峰坠落仅用了3年。
最惨的莫过于相宜本草:这家创立25年的国货元老,2012年首次冲刺创业板却因业绩波动于2014年铩羽而归;虽借“国货复兴”东风在2020年重启上市计划,并于2022年11月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最终仍在2024年10月黯然终止合作。时间从来不是资本游戏的通行证,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可持续的生存质量。
图源:兰亭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