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探索电瓶车电池“以换代充”,消除充电安全隐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广州无轨电车102路拟停运的消息近日发布,引发热议。这趟开行了60多年的电车串联东山西关,承载了许多广州街坊的记忆与情怀。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座拥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电车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空中纵横线网为老城区居民所熟悉。近年来,随着充电式新能源公交汽车的普及,无轨电车面临“是否过时”的争议。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在优化线路的同时保留城市公交记忆?
63岁的102路,老广集体记忆
“惊闻102路要取消,和103路整合……”2月18日,巴士迷小明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当天,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相关公示,计划暂停运营公共汽车102路。根据具体的线路设置情况,102路线路将与103路进行重组整合,102路停运后,该线路的空白区域将由103路代替(详见本报2月20日A4版报道)。
“我在西关住,几十年去东山走亲访友都是坐102路,这是我们一代人的记忆,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听说102路计划停运,梁阿姨一早特地来乘坐这班车,想再看看沿途的风景。“我住在中山六路一带,如果去南方大厦买东西,那一定是坐102路,买完后逛逛长堤,再坐车回家。”乘客王先生回忆。
记者了解到,102路为无轨电车线路,其前身是电车2路,线路开通于1961年,至今已有63年历史。线路起于文化公园(粤海关博物馆)总站,途经广州文化公园、粤海关博物馆、东升医院、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地,沿途设人民南路、西门口(中山六路)、中山五路、农讲所等14座车站,止于东山总站。
“南方大厦是一代广州人不可磨灭的记忆,住在人民路、中山路一带的老广都会坐102路去南方大厦逛商场。因此,102路也成了沿线居民的集体记忆。”小明说,曾经的102路是通道车,挤车上下班或上下学的光景,如今想来也是满满的回忆。
对于老广来说,102路的经典之处还在于自开线以来,线路几乎未改。“102路的行驶路线从人民路转中山路,连接两大交通走廊,63年来没发生大变动,这是市内罕见的,也是电车线路里的唯一。”巴士迷谢老师表示,正因为此,102路可以说是人民南路、中山六路传统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东山电车总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番涉及调整的无轨电车103路,前身是开通于1963年的电车3路(文化公园-越秀公园),也有60余年的历史。而与102路数十年线路未改不同,103路不止一次改线。其中,1989年由越秀公园延伸至机场路总站,1991年改道至盘福立交二层、德坭立交底掉头。2020年11月,103路路线再度调整,不再途经机场路总站至广医沿途各站,告别了自开线以来的文化公园总站,进驻广钢新城。“感恩一路有你。”曾住在103路沿线的小明对这趟线路颇有感情,当时还特地制作锦旗,在改线前夜和一众巴士迷一起向老线告别。
老字号“孖辫车”,多次换车升级
在老广州的故事里,无轨电车是重要的一抹记忆。从1919年正式申请筹办开始,广州电车走过了百年历程,是这座城市的“老字号”。1960年9月30日,广州市无轨电车通车,1路线(越秀公园-中山四路大东门)投入营运,标志着羊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车。
圆滚的车头带着大圆灯,庞大的车身与小小的车窗玻璃,车厢内部是条状木制的凳子,司机位置有“鸡翼”窗仔,配小风扇,在没有空调的条件下为司机通风。电车顶部的线缆则如两条竖起的“辫子”,不时与电线擦出火花,广州人亲切地称其为“孖辫车”。在老城区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的电线下,电车行驶在一座座骑楼之间,是老广心中独有的情结。
半个多世纪来,无轨电车经历了多次车型变化和技术突破,可增程式的双源无轨电车既保留“边走边充电”的优势,脱网状态下的续航里程也大大提升。广州街坊不舍的102路,目前多为典雅之星Ⅲ型无轨电车。于1984年入职电车公司的利锦泉,参与了由广州电车自主研发设计且拥有外观专利许可的典雅之星Ⅰ-Ⅲ代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