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抬高借款利率?监管摸查“24%+权益”产品
创始人
2025-07-18 13:11:08

此次监管摸查,有机构人士将其解读为监管意图敲打权益类业务的意味,让大家不要做得太过火;亦有机构认为,市场还存在博弈,更为关注监管这次摸查后会如何定调

文|《财经》研究员 程维妙 记者 张颖馨

编辑|张颖馨

助贷新规过渡期进度条过半,由于存在变相抬高借款利率等风险,监管部门对“24%+权益”这一行业新产品展开摸查。

《财经》从业内多家机构处获悉,近日,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公司下发调查问卷,摸查“24%+会员权益”产品的运作情况,包括消金公司自主提供权益服务情况、合作助贷平台提供会员权益服务情况及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等。

此前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明确,借款人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需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有行业人士进一步解读,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将以年化利率24%为界,机构展业需严控在此之下。

“24%+会员权益”则是机构尝试在符合助贷新规要求和实现自身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的一个探索。但由于存在变相突破上述利率限制、加大借款人成本压力等争议和风险,“24%+会员权益”模式受到质疑,并引发用户投诉。

此次监管摸查,有机构人士将其解读为“监管意图敲打权益类业务的意味,让大家不要做得太过火”;亦有机构认为,市场还存在博弈,更为关注监管这次摸查后会如何定调。

无论如何,多名行业人士认为,严管(综合融资)利率上限超过24%业务是大势所趋。未来不管平台通过何种形式开展“24%+”业务,都会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如何有效且合规地满足部分“24%+”客群的真实需求,亦是行业关切。

上新“24%+权益,监管摸查

据《财经》了解,监管本次调研涉及两大主体,分别为消金公司自营权益服务、合作助贷平台权益服务,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会员权益是否与贷款发放、提额绑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情况。

具体来看,消金公司需要说明会员权益服务的内容、何时推出此类业务,是否有收费及收取标准,是否存在隐形收费或不合理的附加条件,是否与贷款申请、发放、提前还款、提额、贷款利率等绑定。

同时,需说明消金公司合作的助贷平台是否有对客户提供会员权益服务,具体业务模式和收费情况,合作助贷平台收取会员费是否存在捆绑销售、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情况。

摸查这些问题的背景,是一种行业新玩法的出现。

开展贷款定价24%以上业务,是不少资金方和助贷平台的通行做法,只是在如何实现“24%+”上,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位消金公司人士向《财经》介绍,比如过往双融担模式下,金融机构只能看到其中一家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费,另一家融担公司则会以其他名目收取这个费用,这就提高了实际借款费率,最终会达到36%甚至更高。

而按照今年4月下发的助贷新规要求,借款人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需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最高法意见,有行业人士认为,贷款年化利率24%是一道分水岭。与此同时,助贷新规明确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提高费率。

助贷新规自101日正式实施,于是,在剩下几个月的过渡期里,部分平台相继通过提供各类电商会员等非金融权益,以及免息、提额等金融权益的方式,尝试在符合新规要求和实现自身发展之间找到平衡,“24%+权益模式由此而生。

具体而言,其又分为大权益、小权益例如小权益是以月卡或季卡形式出现,用户购买后可获得提额、快速放款等权益;大权益价格更高,直接与借款额度挂钩。某助贷平台人士告诉《财经》。

但该模式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又是否能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市场存在质疑。这种模式除了变相突破利率限制、加大借款人成本压力,还存在强制捆绑销售、自动续费与退费难等问题。有行业人士撰文指出。

从此次监管摸查内容来看,明确将会员权益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要求说明会员权益费收取是否增加了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在计算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时,是否将权益收费统计在内,是否超过24%

同时,要求说明会员费收取是否存在与贷款强制捆绑销售、默认勾选、连续包月、到期自动续费、退费难等问题;是否增加借款人的负担;有无因会员费过高导致借款人放弃贷款的情况。

多方观望,博弈仍存

锚定“24%+权益路径后,部分平台继续冲量,以期在过渡期结束后有更多发展的底牌,但疯狂冲量的风险不容忽视。

感觉此次摸查有敲打权益类业务的意味,让大家不要做得太过火。有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业务人士向《财经》表示。在他看来,“24%+大权益”方式后续大概率行不通,因为可能存在被定义为砍头息的风险。至于“24%+小权益”,诸如会员、小额免息和还款抵扣券之类或许可行,但会做综合融资成本的限制。

事实上,开展借款综合费率24%以上业务本就存在一定争议,且在助贷新规下发后,多方更是将其解读为不可再持续。但即便如此,为何探索者依然趋之若鹜?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消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通过助贷平台发放的贷款定价有三个主流的参考标准,分别是年化利率18%24%36%,从低到高的定价对应不同信用风险的客群。从合规角度考量,部分持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开展综合费率在24%以下贷款业务。

但随着行业竞争激烈,一些较为依赖助贷渠道的中小金融机构想覆盖更下沉的用户,不得不选择为贷款定价在24%36%之间的客群提供资金。一位助贷平台人士对《财经》称,助贷新规下发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已退出超24%利率业务。虽然还有部分机构为24%以上利率产品提供资金,不过资金成本明显上升。

在不少助贷平台看来,如果舍弃24%以上定价的产品,可能很难覆盖成本。由于承接的很多客户是次级客户,风控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叠加获客成本,24%利率对应资产的盈利空间非常微薄,甚至会出现亏损。

消金公司也有自己的账本。从客户接触产品到授信这一步,我们单个获客成本约在850-1000元。一位消金公司人士向《财经》透露,其从合作视频平台引流而来的客户约占40%,每年投入在数亿元。叠加其他成本项,综合计算下来,开展定价24%利率业务也仅能实现盈亏平衡。

《财经》注意到,从此次监管摸查的内容看,亦包括会员费收入对消费金融公司营收的贡献度等。

当下,更多的机构选择继续观望。有助贷机构人士认为,市场还存在博弈。比较担心后续是否会直接砍掉消金公司的“24%+权益模式,如果砍掉,助贷平台的“24%+权益又能否保留?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大家都在看监管这次摸查后会如何定调。

不少受访者向《财经》表示,预计未来监管或将越来越明确地严管利率上限24%业务。不管平台通过什么形式去做,“24%+”业务都会被重点关注。

严监管推动市场合规发展背后,亦有不少机构人士认为,应该正视部分“24%+”客群的需求。部分借款用户需求真实存在,如何在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以一种合理、有效方式规范发展业务,这是接下来多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责编 | 杨明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今日重大通报“乐平麻将有挂稳赢... 您好:乐平麻将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3685448】,很多玩家在欢聚斗地主...
3分钟实测“海神大厅到底有挂吗... 您好:海神大厅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88662864很多玩家在海神大厅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
玩家实测“新九五到底是不是有挂... 您好:新九五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5951795】很多玩家在新九五这款...
实测分享“八喜休闲有挂稳赢方法... 您好:八喜休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7337349】,很多玩家在天蝎大厅这...
重大发现“新皇豪炸金花是不是有... 您好:新皇豪炸金花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307068】很多玩家在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