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大上的背后
稀土元素这个词,乍听起来似乎充满了科技感,其实它们只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组合,像钕、镨、镝这些名字,可能在化学课本中见得不少,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虽然名字平凡,稀土的作用可不简单。它们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动车电池、导弹导引系统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几乎可以说,少了它们,许多现代科技产品就会陷入瘫痪。全球稀土的供应大头掌握在中国手中,采矿量占到全球60%以上,而加工能力更是高达90%。这样的格局可不是一天形成的,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凭借低成本和大量开采迅速占领了市场,其他国家因为觉得不划算,纷纷退出。近年来,特朗普上台后,便一直盯着这个短板,想要在美国及其盟国间建立一个新的稀土供应体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能否成功,得看实际操作,但这无疑有可能打破现有供应链的局面,改变国际格局。
特朗普的策略:从关税到国内供应链
2025年初,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迅速将关税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针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对此,中国并没有坐视不管,迅速在4月4日出台新规定,对七种关键稀土元素和相关磁体实施出口管制,出口这些材料需要许可证。这一步棋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军工和科技产业。非国防领域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供应,但对军方的需求已经受到明显制约。简单来说,这是中国针对特朗普贸易战的回应,双方在经济战场上的博弈愈发激烈,稀土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筹码”。
虽然全球稀土并不只有中国拥有,澳大利亚、巴西、越南等地也有储备,美国本土也拥有山口矿场,但关键问题在于加工和成本。西方国家的技术虽然不缺,但加工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赚不到钱,最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中国凭借成本优势牢牢控制了这一供应链。特朗普盯准了这一点,试图从源头上改变局面,彻底改变这一“依赖中国”的局面。
美国本土补贴,打破依赖
特朗普的策略直接而务实——政府出面,帮助企业承担成本风险。3月20日,他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立即增加美国矿产生产”。这一命令利用国防生产法授权内政部和能源部加速矿产项目的审批,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本土开采。同时,命令还将煤矿纳入矿产范围,扩大了项目的覆盖面。紧接着,4月15日,美国又启动了对稀土加工和衍生品的第232条款调查,评估国家安全风险,并考虑加征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补救措施。4月24日,特朗普再签命令“释放美国海上关键矿产和资源”,确保联邦土地优先用于矿产开采。所有这些举措形成了一个密切衔接的链条,目标是将稀土的采矿、加工等关键环节都拉回美国控制之下。
MP Materials合作:重振美国稀土产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与MP Materials的合作。MP Materials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矿场位于加州山口。此前,大部分稀土矿石都需要运输到中国加工。7月10日,美国国防部与MP签订协议,投资4亿美元购买可转换优先股,成为最大股东,并贷款1.5亿美元帮助扩建重稀土分离设备。更重要的是,这份协议为钕镨氧化物设定了最低价格——每公斤110美元,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国防部将补齐差价,或直接按此价格收购。这一举措类似于政府的保底收购,确保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并吸引更多的投资。协议为期十年,目标是在2028年建设一座新的工厂,年产磁铁1万吨。MP的CEO詹姆斯·利廷斯基表示,这一举措加速了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中的独立进程。目前,MP年产钕镨氧化物约为1300吨,而随着本土加工的转型,这个产量有望大幅提升。
苹果的加码:技术与回收双管齐下
紧接着,7月15日,苹果也加入了这一战略阵营,投资5亿美元与MP Materials合作,在得州建设磁铁生产厂,并在加州山口附近建设回收设施,从废旧电子产品中提取稀土。苹果承诺到2027年,所有iPhone的振动马达等零部件将使用这些本土生产的磁铁。这一举措不仅支持MP的扩产计划,还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防部也没有闲着,8月又投资了3.5亿美元,用于建设“10X设施”,专门从事磁体的生产。MP计划到年底生产1000吨钕铁硼磁铁,供应国防和汽车产业。通用汽车也加入其中,计划在年底开始使用MP的磁铁制造电动汽车。这一系列私企与政府的联动,不仅在美国境内建立了平行的稀土供应链,进一步绕过了中国主导的市场定价体系。
国际合作:澳大利亚和盟国参与
特朗普的战略不仅限于美国本土,他还拉上了盟国来一起分担稀土的供应压力。澳大利亚是全球第四大稀土生产国,其莱纳斯公司将为美国提供原料,并计划在2026年签订联合协议,分担加工费用。加拿大等国家也表达了参与的兴趣,但目前参与国数量有限,资金比例尚未确定。特朗普的目标是让加拿大、格陵兰、乌克兰等地的稀土资源为美国所用,甚至已经与乌克兰谈判矿产分成,利用苏联时期留下的稀土储备。格陵兰有39种关键矿产,美国计划在该地区购买土地并开发。沙特阿拉伯也与美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共同建设全链条的稀土产业。这一系列国际合作的举措,意在减少对中国单一供应链的依赖,分散全球稀土市场的风险。
美国能打破中国主导的供应链吗?
从数据来看,特朗普的计划具备一定潜力。美国稀土的自给率逐步提高,MP Materials的产能逐步上马,到2027年,国防部目标是满足美国全部军用需求。全球稀土需求巨大,电动车和风电涡轮机等行业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特朗普的补贴政策让本土生产变得更加可行,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回流。废旧设备回收也成为了缓解矿源压力的一个趋势。澳大利亚计划到2025到2027年将产量翻三倍,进一步填补全球市场的空缺。短期内,受中国出口限制的影响,磁铁出口减少了75%,一些汽车企业甚至不得不停产,这也迫使西方国家加速独立,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然而,挑战也不小。美国的稀土供应链成本是中国的数倍,补贴需要巨额资金,尤其在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34万亿的情况下,长期维持下去的难度很大。而且,国会是否继续拨款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目前,MP的年产量预计到2025年底仅为1000吨磁铁,这与中国2018年的13.8万吨产量相比,差距巨大。虽然美国的盟国也有意参与,但目前的资金支持和合作意愿仍处于观望阶段。6月,中美达成协议,恢复了部分稀土出口,但特朗普将其视作短期措施,依然坚持推动本土化战略。
未来展望:平行供应链的潜力与风险
从长远来看,这场稀土战争不仅关乎国家安全,还涉及经济的韧性。特朗普的策略依靠政府干预,试图打破稀土市场的垄断,建设一个平行的供应链。如果成功,美国将能在高科技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其盟国也能分一杯羹,全球稀土市场的格局或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的影响力或许会受到分流,但要想彻底打破这一垄断,仍然需要看美国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