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舞台上,特朗普与哈里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两位候选人的选战几乎全程围绕贸易战和经济问题展开。选民们最关心的焦点是如何应对这些已经深刻影响美国经济的难题。
回顾六年前,特朗普引发了中美贸易战的风暴,他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和实施技术封锁,促使美国制造业重回昔日的辉煌。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使美国通胀高企,还加剧了债务危机,最终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挑战。
美国媒体直言,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了强大的韧性,稳步应对,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亿万富翁马斯克公开为特朗普背书,警告哈里斯当选后,可能会让美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标志着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美国的策略很明确:通过重税和技术封锁,迫使制造业回流,同时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本土经济的复苏。特朗普曾多次在白宫宣称,这场贸易战最终将使美国成为“世界工厂”。
然而,六年后的2024年,现实让美国大跌眼镜。尽管在某些领域有所进展,但制造业的回流远不如预期。底特律和匹兹堡等昔日的工业重镇依然面临荒废的工厂,新增的制造业就业岗位仅占总就业的0.5%。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推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美国的通胀率在2022年一度飙升至9.1%,创下了40年来的新高。美国经济的另一大隐患则是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到2024年,联邦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超过了GDP的120%,为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
贸易战未能带来预期的资本回流,反而让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起实施了大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飙升至5.5%。高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剧增,房地产市场萎缩,纽约的写字楼空置率高达20%。尽管美联储在2024年9月开始降息,但通胀依然顽固,核心CPI仍维持在3%以上。
从2018年的4190亿美元,到2023年的4500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仅未能减少,反而有所扩大。美国本想通过打击中国,迫使其经济屈服,结果却陷入了经济泥潭。
与美国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表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中国通过扩展内需并多元化其市场,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2023年,中国的GDP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经济的18%。即便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在芯片、5G和新能源等领域依然取得了自主突破。
华为在2023年推出的Mate 60系列手机,搭载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同时,中国的电动车行业也呈现出强劲增长,2024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突破了300万辆,成功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行业的领导者。
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优化,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从2018年的25%提升至2023年的32%。这些显著的数据甚至让《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贸易战中不仅“站稳了脚跟”,更被认为是这场战斗中的“赢家”。
2024年10月,《纽约时报》发表评论,批评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全面失败。文章指出,尽管美国通过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试图压制中国,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让美国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此文被哈里斯的竞选团队广泛引用,用来攻击特朗普的政策失误。
哈里斯在竞选中多次提到,贸易战使得美国农民失去了对中国市场的出口机会。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的出口额从2017年的240亿美元下降至150亿美元。特别是俄亥俄州的玉米农民和威斯康星州的奶农,深受其害,库存积压严重,且债务负担沉重。
哈里斯团队还发布了数据,显示贸易战大幅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2024年家庭开支比2018年增加了15%。哈里斯承诺,她将通过外交手段修复中美关系,降低关税,稳定物价,从而争取中产阶级和工会选民的支持。
特朗普则不甘示弱,誓言如果当选,将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并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他在2024年10月的竞选集会上再度强调,关税是保护美国制造业的“利器”。特朗普的团队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中国工厂的繁荣与美国“铁锈带”的衰败,意图激起选民的危机感。
然而,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认为,高关税并非良方。布鲁金斯学会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若美国实施60%的关税,其GDP将减少1.5%,通胀率将推升至5%以上。尽管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高关税能够刺激本土生产,但批评者指出,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恢复。
在这场贸易战中,马斯克的态度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10月,他在X平台上发文,警告哈里斯当选将通过移民合法化改变美国选民结构,让美国陷入“民主党一党独大”的局面。马斯克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特朗普败选,他可能需要“去火星避难”。他的言论背后与其商业利益密切相关,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正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
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的全球市场份额从15%下降至12%。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为特斯拉提供了保护,使其在与中国竞争对手的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马斯克还在10月5日的宾州集会上现身,公开支持特朗普,呼吁选民投票“拯救美国经济”。
马斯克的言论在选民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支持者认为他是“创新先锋”,而批评者则认为他只是关心自身的财富积累。马斯克的警告并非毫无依据,民主党在2024年提出了包括为1100万无证移民提供合法身份路径的移民改革方案,这引发了共和党支持者的担忧,尤其是在关键摇摆州的选民中。
2024年民调显示,特朗普和哈里斯在这些摇摆州的差距不到3%。马斯克的“社会主义”警告虽有夸张成分,但确实成功吸引了保守派选民的关注。
在这场经济战争中,哈里斯团队将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作为主要攻击点。2024年10月,她在密歇根州的一场工会集会上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钢铁和汽车行业流失了10万个工作岗位。她的团队还发布报告称,贸易战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出1300亿美元。哈里斯承诺,通过多边谈判降低关税,并恢复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她还提议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经济复苏。
尽管哈里斯的温和路线得到了城市中产阶级和少数族裔选民的支持,但在农村和工业区,她的吸引力显得有限。2024年的民调显示,45%的选民认为特朗普更擅长处理经济问题,而支持哈里斯的仅为40%。
与此同时,贸易战的波及效应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GDP增长率将因贸易摩擦而下滑0.8%。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拓展了与亚洲和非洲的贸易联系,2023年对东盟的出口额达到了62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
美国则面临供应链重组的巨大挑战,2024年由于半导体短缺,汽车产量下降了15%。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