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7月18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京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为68.45。
2025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的主要特点:
1.多个领域改革热度值上升
从六大领域改革热度值来看,经济领域75.52,政治领域65.12,文化领域69.32,社会领域69.68,生态领域71.48,党建领域64.57。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改革热度值环比上升,推动改革热度指数总体维持高位。
2.参与度、获得感维度热度值环比和同比均实现增长
从四大维度热度值来看,宣传度53.82,参与度88.65,反响度54.89,获得感82.95。反映公众主动参与的参与度和反映改革满意度的获得感同比、环比均保持增长势头。
3.四大区域改革热度指排名:东部地区第一,中部地区第二,西部地区超越东北地区名列第三
从四大区域改革热度值来看,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分别为69.74、68.29、67.58、67.93,东部第一,中部第二,西部第三,东北第四。
4.西藏自治区首次进入省市区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从31个省市区来看,进入改革热度指数TOP 15的城市分别是:北京68.97,重庆68.79,江苏66.29,天津65.72,上海65.58,福建64.47,山西64.22,河北63.70,浙江63.45,陕西63.37,贵州63.27,山东63.25,海南62.97,西藏62.55,河南62.54。
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上海市四个直辖市改革热度指数均进入TOP 5。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西藏自治区首次进入省市区TOP 15。浙江省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再次进入省市区改革热度指数TOP 10。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重庆市连续两个季度均进入TOP 10。
5.合肥市首次进入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前两名
从省会城市来看,进入改革热度指数TOP 15的分别是:北京68.97,合肥 68.9,重庆68.79,沈阳68.56,济南68.04,南京67.51,西宁66.99,杭州66.8,石家庄66.56,海口66.31,广州66.28,福州66.18,西安66.18,昆明66.13,天津65.72。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合肥市排名首次进入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前两名。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北京市再次位居省会城市首位。东部地区有9个城市(北京市、天津市、广州市、南京市、济南市、杭州市、石家庄市、福州市、海口市)进入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6.厦门市连续九个季度进入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前三名
从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1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来看,其改革热度指数排名分别为:北京68.97,重庆68.79,厦门68.58,沈阳68.56,济南68.04,南京67.51,深圳67.5,杭州66.8,广州66.28,西安66.18,天津65.72,上海 65.58,成都65.55,宁波64.96,青岛64.85,大连64.51,武汉63.18,哈尔滨63,长春61.84。
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厦门市改革热度指数连续九个季度进入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前三名。
7.肇庆市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从地级及以上城市来看,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的分别是:郴州71.25,南通70.73,大同69.78,镇江69.52,眉山69.37,黔东南69.28,北京68.97,忻州68.91,合肥68.9,重庆68.79,厦门68.58,肇庆68.57,沈阳68.56,果洛68.35,济南68.04。
自2018年第三季度改革热度指数发布以来,肇庆市首次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郴州市、南通市、大同市、镇江市、忻州市、沈阳市连续两季度进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改革热度指数TOP 1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改革热度指数”课题组认为,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二季度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改革热度指数看,二季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热度值均有提升,公众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改革热度指数总体维持高位。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还需持续发力。下一步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