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股退市名单再添新员——紫天科技,成为注册制改革下令人扼腕的祭旗标本。这场资本悲剧的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3.26万名股东,人均持股市值蒸发至仅剩1.34万元;7月18日,收盘价定格在2.74元,距离前一日暴跌89%的深渊仅一步之遥,成交额却高达1.21亿元,这背后是怎样绝望的豪赌?
这1.21亿元,是3.26万名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押注于一家年报难产、阻碍执法、造假坐实的公司能够奇迹般重生。他们或许忽略了7月21日即将到来的无限期停牌,以及深交所五日内将宣告的“死刑通知书”。 他们没看到公告:因未按期提交年报和整改报告,公司将面临停牌。
这场豪赌并非疯狂之举。复牌后的十个交易日里,紫天科技股价从8.74元断崖式坠落,累计跌幅高达68.65%。 7月10日那根挣扎翻红的地天板阳线,被部分投资者误读为“大资金抄底”的信号;而95.69%的历史跌幅(自2023年63.66元高位算起)更强化了“跌无可跌”的幻象。 这如同一个末日赌场,吸引着投资者奋不顾身地投入,直至最终血本无归。
早在2024年10月27日,证监会就已立案调查紫天科技,罪名是违规披露和阻碍执法。 今年2月14日,福建证监局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公司30天内整改。然而,公司却上演了一出“空城计”:高管集体失联,刻意逃避文书签收。 因无法披露年报和一季度财报,公司股票被戴上ST帽子。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公司竟爆出拖欠审计费的闹剧,连最基本的合作信誉都已荡然无存。
7月7日复牌当日,三个20%的跌停板像三把铡刀,毫不留情地砍向绝望的股东。监管记录清晰地显示,5月20日至7月19日的法定挽救窗口期内,公司毫无作为,没有提交任何整改报告或审计报告,甚至连公章都下落不明。 第二次机会,就这样彻底失效了。
紫天科技的“罪案现场”触目惊心:2022至2023年间,24.99亿元营收系虚构,占总营收的63.53%。 17.2亿元的互联网广告收入,是通过跳过商品控制权环节直接确认收入“创造”出来的;7.78亿元的短信业务收入中,则暗藏着未抵消的内部交易。 如今,这些数据的核实已难如登天,“凭证失踪案”最终演变为刑事立案,公安机关以“隐匿会计凭证罪”介入调查。
7月19日24点,深交所终止上市条款自动生效。 退市整理板的等待,意味着股价将面临无涨跌幅限制的暴跌风险——50%?80%?甚至90%的跌幅都可能成为现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律追责的速度却远超股价下跌:董事长宋庆等高管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令,审计机构北京亚泰因协助阻碍执法被罚款百万元,公司及高管累计被罚款超千万元。刑事侦查同步推进,违规披露罪名悬于头顶。
股民维权律师团已组建,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9月6日期间买入紫天科技股票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那些在7月18日豪赌重生的“勇士”,如今却成了埋葬自己希望的掘墓人。 三次监管预警,十次跌停警示,甚至7月18日下午三点还有清仓机会,然而,总有人相信奇迹,相信枯骨能生肉,废墟能起高楼。 最终,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