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证指数重回3500点上方,A股市场持续升温正搅动理财投资格局。去年以来,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引发居民财富“迁徙”。2024年末,据业务报告数据,交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余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一,成为了存款“搬家”显性代表。
然而市场正面临双重变奏:债市在央行接连降息后陷入高位震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探至1.6%区域的历史低位;股市却上演“跷跷板”行情,推动部分资金风险偏好边际改善。南都·湾财社“金融新消费之理财新知”栏目本期对话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交银理财”)。
面对股债市场的博弈,投资者是坚守低波动的固收阵地,还是转场股市?抑或通过养老理财、ESG主题等创新产品捕捉结构性机遇?当前,投资者想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理财产品还面临哪些“关卡”?
“存款替代需求激增”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市场规模达30.9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3万亿元。在这场万亿资金大转移背后,国内居民财富逻辑正在重构。
“近年来,理财产品投资者需求在低利率、净值化转型及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呈现显著变化,一方面低风险偏好主导,存款替代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投资者流动性需求升级,对理财产品申赎灵活度要求提升。”交银理财直言。
据业务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交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余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增速在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中排名第一。交银理财介绍,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短期限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同比增速较快。
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下同)一般配置的是各类债券资产,投资收益除了有债券票面利息作为固定收入,还受债券价格波动影响。一般而言,由于老债券票面利息是固定的,随着央行降息,新发债券利息减少,利息更高的老债券更有吸引力,投资者抢购老债券会推升债券价格,由此投资者能享受中间的差价;反之,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投资者要承受中间落差损失。
2025年5月,央行宣布进一步降息后,六大国有行同步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1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2.79%,相较六大国有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超额收益”明显,对存款依旧有较大吸引力。
探索养老、ESG主题产品
然而,这个存款“搬家”过程并非没有曲折。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信仰,进入净值化管理阶段;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再“只涨不跌”,而是跟随底层资产价格波动。
在央行多次降息后,当前利率已经进入历史低位,市场对央行未来降息预期开始出现分歧。由此,一方面,投资者能获得的债券票面利息同步进入低位,据wind数据,7月21日,十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仅1.677%;另一方面,债市进入高位震荡,收益与之挂钩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增加,乃至缩水。例如,5月8日央行正式“降息”以来,十年期国债期货不涨反跌,截至7月21日已经下跌0.31%。
有分析指出,当前债市已经进入“确定性较高,性价比不高”阶段。长城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今年债券市场已呈现极致内卷化的特征,行情全看央行,上半年是如此,下半年也是如此。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7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另一方面,邹澜强调,人民银行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在债市降温同时,近期A股却震荡走高,上证指数已重回3500点,“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理财投资趋势悄然发生变化。
“2024年,公司低波‘固收+’产品也取得了不错的增幅,这与市场含权类(股票、股权等)资产回暖,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边际改善有关。”交银理财指出。
此外,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党中央赋予金融行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落脚点。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与财富配置需求交汇点,新的投资机遇孕育而生。
交银理财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共发行3款固定收益类、五年期封闭式、中低风险评级的养老理财产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阶段养老金融需求;产品规模逾40亿元,成立以来年化算术平均收益率为4.88%,位列市场第二。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同样持续升温。据交银理财介绍,截至2025年6月末,交银理财存续ESG主题产品已有11只;2024年末,交银理财存量ESG主题产品规模较上年末增长54.59%。
互联网渠道推广理财产品仍面临三大难题
银行理财子公司背靠母行广泛的网点分布和庞大的客户基础,被誉为“背靠金山”。当前,部分理财公司已经开始抢滩更多“金山”,通过渠道变革重塑理财市场的竞争版图。
据交通银行财报,截至2024年末,交银理财行外代销产品余额占比已达57.58%。交银理财向记者表示,目前,交银理财已逐步建立起对代销渠道客群特点、渠道禀赋和风险偏好、渠道负债能力及时点特征、同业竞争等多维度画像,并以此为基础匹配针对不同渠道、不同时点、不同客群类型的差异化服务方案。
“依托‘大单品’策略,公司聚焦重点渠道发力,紧扣销售节点,抢抓产品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推动代销规模上量、保质。”交银理财指出。
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线下渠道优势的同时,理财公司及代销机构正积极拓展全渠道布局。尤其是掌握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一直是各资管机构争抢的财富入口。事实上,交银理财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了坚持以母行渠道为主,互联网渠道、直销渠道、同业代销渠道为辅的“1+3”全渠道体系策略。
然而,原银保监会2021年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未将互联网平台列入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微信、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多个头部互联网平台纷纷下架代销的理财产品。
交银理财指出,当前互联网渠道推广还面临以下难题:一是监管限制与代销资质壁垒,部分互联网平台无法直接代销银行理财产品,制约流量转化;二是投资者风险认知偏差,银行理财客群以低风险偏好为主,对产品净值波动容忍度较低,互联网渠道缺乏线下的全流程销售支持,容易因为净值波动大引发舆情风险;三是渠道竞争激烈,流量主要集中在蚂蚁、天天基金等第三方头部渠道,理财公司竞争难度大。
对此,交银理财建议:一是构建“内容+陪伴”体系,多场景投教渗透,淡化营销权重;二是借助科技赋能精准触达,利用AI工具对用户进行需求诊断,针对用户对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及适配性管理;三是合理利用头部代销机构流量优势,开放具备代销资质的第三方渠道的代销权限,紧抓时代流量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同时,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部分管理人多渠道披露信息存有少量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管理人与其代销渠道信息披露也存在一定不一致和信息披露时间差,这增加了投资者信息获取难度。”对此,理财公司有何破局之法?
交银理财介绍,公司以“数字化穿透+真人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投资者信息获取体验。一是智能驱动,公司官网产品净值及业绩展示链接TA系统,提升信息精准度和时效性;二是反馈及时,投资者可通过客服电话、理财经理专属微信服务群等途经,及时对接需求,缩短沟通半径。
“这些实践既回应了净值化时代的信息披露诉求,也推动行业从‘销售主导’向覆盖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务’转型。”交银理财强调。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