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平均每天花在外卖上的消费近33亿元。而这些海量外卖约三成出自无堂食经营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无堂食”,即无堂食外卖。
所谓无堂食外卖,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方式接受订单,不具备提供现场就餐服务条件,将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的餐饮经营模式。对比堂食餐饮,消费者无需在餐馆门前等待系统“叫号”,不用线上预约“取号”,无堂食外卖可在较短时间内,就品尝到热气腾腾的餐食。
无堂食外卖因经营方式灵活、餐品价格实惠、送餐效率高等优势,虽然成为一些消费者就餐方式的首选,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有的无堂食外卖平台处于老旧居民楼和隐蔽小巷等卫生监管“盲区”,食材采购不新鲜、加工流程不规范、备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状况堪忧;有的为躲避监管,存在线上线下商家信息不匹配甚或造假等情况,消费者仅凭发布的图文评价,难以判断商家运营资质和餐饮卫生状况。同时,因其隐蔽性、流动性等特征,外卖平台和监管部门无法做到全流程、全方位深入监管,导致消费者的就餐安全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也给传统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提出,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6月,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从准入门槛、经营场所、食品加工制作、外卖配送等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成为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
在政策加持和行业标准护航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创新深度,强化监管力度,频出“重拳”整治无堂食外卖隐患。比如,浙江省创新探索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实现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的全面提升。又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打造无堂食外卖规范经营集中区,整合资源,高效运营,拓展无堂食外卖业态监管新思路。再如,河北省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无堂食外卖专项整治行动,以“四不两直”方式对无堂食外卖商家实施全覆盖检查,全面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水平,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推动无堂食外卖规范化、标准化运营,需要政府、商家和平台形成强大合力,共筑舌尖安全新防线。从政府角度看,须为无堂食外卖“立规矩”,通过法规政策托底,建立常态长效的巡查、处罚机制,精准打击无证经营、环境脏乱差等违法违规行为。齐力搭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智慧监管平台,实现证照信息、经营地址、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关键信息的动态更新与实时共享,让监管置于“阳光”下,倒逼行业正向发展。
从商家角度看,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实施“明厨亮灶”,保证从业人员健康、原材料进货来源可靠、食材贮存安全、备餐环境卫生、加工流程规范和制作过程公开透明等。同时,要如实登记平台信息,实时更新数据,确保线上线下信息一致,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