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贸易谈判代表或许正为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而弹冠相庆。然而,如果将此视为胜利,试问怎样的结果才算失败?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总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周日共同宣布的这项协议,确实让金融市场和欧洲商界领袖如释重负。欧盟主要出口商现在可以按照15%的对美出口关税来制定投资与商业计划——这远低于特朗普此前威胁的30%惩罚性关税(更早时甚至扬言征收50%)。尤为关键的是,该税率适用于欧洲汽车(与日本汽车共同免于25%的汽车进口税)、医药及半导体产品(这些原本可能面临行业性惩罚关税)。协议还使欧盟得以暂缓实施已准备好的报复性关税措施,至少消除了部分不确定性。
然而这一关税水平实为欧盟的妥协。分析人士认为,其参照系不应是特朗普的威胁言论,而应是此前欧洲输美商品1.47%的平均税率。就在两个月前,多个欧盟成员国还警告称,如果像英国那样接受10%的全面关税,必将触发反制措施。
除了新增贸易摩擦外,欧盟还承诺将加大能源进口(每年采购2500亿美元的美国油气),并可能对美投资约6000亿美元——至少特朗普是如此解读协议的。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字是否代表增量,也不清楚特朗普所指的时间范围。尽管这些承诺含糊不清,但至少看起来不具太强约束力。
但这种模糊性也意味着,上周日的声明绝非最终结果。即便按较低税率执行,关税仍将重创美国经济:财政部长贝森特或可炫耀新增税收,但进口萎缩必将随之而来——二者不可得兼。如果欧盟企业真的大举投资美国,由此产生的资本流动将不利于贸易平衡。这一切都意味着,欧盟对美贸易顺差(去年商品顺差达1980亿欧元,部分被1090亿欧元的服务逆差抵消)在未来几年可能不会显著缩减。
而当这位冲动且善变的总统再也无法否认关税的破坏性影响时,必将再度归咎贸易伙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全球最大贸易体的欧盟竟未领悟:对抗霸凌之道,在于坚守立场。
躲过贸易战“飓风”,却难逃高关税困局
对于这份协议,欧洲企业界陷入矛盾情绪——既庆幸来之不易的协议终于达成,又为关税水平大幅攀升而忧心忡忡。
“期待飓风的人会为暴风雨感恩,”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负责人Wolfgang Große Entrup表示,他呼吁继续谈判降低关税,称当前税率对欧洲化工业“过高”。“虽然避免了局势升级,但双方都付出了高昂代价。欧洲出口竞争力受损,美国消费者最终承担了关税成本。”
尽管细节有待敲定,但汽车关税的下调刺激Stellantis(STLA.US)、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法雷奥(VLEEY.US)股价攀升;飞机及零部件(对空客(EADSY.US)利好)、特定化学品、部分仿制药、半导体设备、农产品及关键原材料获得豁免,推动全球最大芯片设备商阿斯麦(ASML.US)股价大涨。
荷兰啤酒巨头喜力(HEINY.US)首席执行官Dolf van den Brink对协议带来的确定性表示欢迎。这家全球第二大啤酒商从欧洲和墨西哥向美国出口啤酒,其重要市场巴西的消费者信心已受间接影响。不过,可能影响帝亚吉欧(DEO.US)、保乐力加和LVMH(LVMUY.US)等企业的烈酒关税仍在谈判中。
西班牙葡萄酒联合会主任Jose Luis Benitez表示:“未来几天或将就部分农产品展开零对零税率谈判,这符合欧美行业的共同诉求。”Benitez补充道,15%的税率将使欧洲葡萄酒相对其他适用10%关税的产区处于竞争劣势。“如果有豁免产品,希望欧盟委员会将葡萄酒纳入其中。”
意大利葡萄酒联盟(UIV)总裁Lamberto Frescobaldi表示,15%关税将在未来12个月造成3.17亿欧元损失,该组织正等待最终协议文本。
另有观点认为,继与日本达成类似协议后,此次美欧协议虽为企业领导层带来了更多确定性,但仍可能削弱欧洲企业的竞争力。
包括欧莱雅(LRLCY.US)、LVMH和娇韵诗等成员的法国化妆品协会FEBEA秘书长Emmanuel Guichard表示:“协议虽终结了不确定性,却对法国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力构成重大威胁。”
背景速览
7月27日,占全球贸易总量近三分之一的美欧双方达成框架协议:美国将对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但避免了贸易战升级。
特朗普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与冯德莱恩会谈后宣称“这是史上最大协议。”
特朗普表示,15%的关税适用于欧洲汽车,这与美日达成的框架协议部分内容一致。他还指出,对钢铁和铝征收的50%关税将维持不变,但冯德莱恩则称该税率将下调,并会引入配额制度。冯德莱恩表示,15%的关税还适用于半导体和药品——这些正是美国针对特定行业展开调查的领域。
冯德莱恩表示,双方已同意取消某些产品的所有关税,包括飞机及零部件、特定半导体设备和农产品。
协议还包含6000亿欧元欧盟对美投资及“重大”能源军事采购。冯德莱恩称欧盟将在三年内每年进口2500亿美元油气及核燃料。此前7月12日,特朗普威胁自8月1日起对欧盟征收30%关税。“15%不容小觑,但已是能争取到的最佳结果,”冯德莱恩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