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只基金年内收益翻番,创新药估值泡沫已至?
创始人
2025-07-31 10:24:50

随着创新药板块的上涨,基金经理们的观点分歧亦愈发显著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实习生 张天藉

编辑|郭楠 杨秀红

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持续走高。截至7月29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较年初低点涨幅超 124%,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涨幅超 80%,相关产业链涨幅超 30%,重仓创新药相关基金今年收益也翻了一番。

随着创新药板块的上涨,基金经理的观点分歧愈发显著。融通基金万民远在二季报中再次表示A 股创新药太贵。国泰徐治彪、南方恽雷等多位基金经理持类似谨慎看法,甚至提出止盈建议。

更多基金经理在看好后市的同时,亦指出部分个股过于拥挤、估值过高、择股难度加大等问题。在永赢基金单林看来,中国创新药的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下的国产创新药正处于产业红利释放的前夜,而最终能穿越周期的,一定是那些真正具备硬科技实力、能持续创造临床价值的企业。”

单林同时提醒,创新药虽然是一个具有长期逻辑的板块,但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建议投资者采用分散投资、基金定投等方式,从更理性的角度进行资产配置。

创新药领涨沪港深

连续下跌四年后,医药板块在创新药的引领下重新成为市场焦点。伴随着创新药产业链上市公司股价节节上涨,不少重仓创新药的基金也获得了亮眼收益。

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已有16只基金收益超100%,清一色重仓创新药领域。

其中,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9%的收益领涨全场,长城基金梁福睿、中银基金郑宁、永赢基金储可凡、单林,华安基金桑翔宇、诺安基金唐晨、嘉实基金郝淼、中航基金王森、平安基金周思聪,以及多只追踪港股创新药的ETF等旗下相关基金均获得了翻倍回报。

业绩翻番的同时,创新药凌厉的涨势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上半年,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规模由不到7亿元跃至近80亿元,前述16只基金总规模由111亿元增长至366亿元,增幅超两倍。截至7月29日,今年以来医药ETF规模共增长374亿元,其中创新药ETF增长315亿元。

从ETF主动净买入额数据来看,创新药指数以合计172亿元的主动净流入额,成为今年以来净主动买入额最高的细分领域指数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挂钩指数基金的创新药指数共有七只,包括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50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CNY)、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

涨幅最高的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111%,相对落后的是聚焦A股市场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今年以来上涨34%。

二级市场对创新药的关注从今年开始回温,但从产业层面来看,中国创新药的崛起并不突然。

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一系列药政改革,中国创新药开启产业升级十年之路。近年来,中国诸多创新药资产近年来逐步进入全球视野,临床数据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经历3年到5年的临床推进与技术沉淀后,不少企业的产品管线已实现从早期探索向临床后期甚至商业化的跃迁,研发出诸多全球范围领先的FIC、BIC药物,这为行业带来估值重塑的机会,具备明确兑现路径的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大成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柏杨接受《财经》采访认为。

“站在目前时间节点看,目前政策趋势温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创新药公司业绩逐步放量,迎来收获期,同时在最近支持政策、BD、学术会议的推动下,行业在技术突破、国际化加速、政策支持三轮驱动下加速发展。”中信建投研报分析。

公募争议创新药

随着创新药的不断上涨,争议声也此起彼伏。

“现在A股炒的大部分都是一二期甚至临床前的,纯炒”。早在6月初,万民远就在业内群聊中对创新药的商业价值转化表达了忧虑。他认为,时下对创新药的炒作制造了巨大泡沫,“这位置大部分公司估计都见了未来三五年的顶,甚至很多估计是永远的顶”。

万民远强调估值与成长性的匹度,偏好逆向投资。在近期二季报中,他再次谈到,尽管创新药产业趋势明确,但A股市场创新药资产价格较贵,因此融通健康产业基金配置A股创新药较少。

同样保持警惕的还有南方基金恽雷。他在季报中提醒道,以新消费和创新药为代表的热门股票存在着估值过高以及资金抱团风险,建议投资者逐步止盈。

“上一个周期的医药行情是研发外包型企业给海外跨国药企提供了把想法落地的服务,而本轮医药行业的周期是中国的创新药企业给跨国药企充当了实验室的功能。这只是新的一轮周期故事,而非资本市场上新的事情。”他写道。

“当前二级市场中只要有创新药管线的公司,股价就能鸡犬升天一定不是这个行业客观的发展状态。”恽雷认为,“创新药管线的估值具备高度的波动性,管线中药物分子临床的成功率,适应症的广谱程度,并发症的人群以及发病率水平,药物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用药,分子临床上市后的商业政策等等参数都将使得管线的估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国泰基金徐治彪也在二季报中表达对创新药的担忧, 他表示,尽管上半年创新药一枝独秀,但以他们的框架,很难有创新药符合标准。“创新药在积累大量风险,而非创新药很多公司极度便宜,医药的结构性机会较为突出。”

近日,有基金经理关于创新药的观点从渠道流出,称“最大上涨已经过去”,引发市场关注。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估值是否已泡沫化?

从估值逻辑来看,传统医药投资框架通常采用PS(市销率)估值法。交银国际研究部近期研报认为,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头部创新药企的前瞻市销率与熊市以来的历史均值基本持平,虽略高于美股可比公司、但营收增长预期亦远高于后者;目前港股龙头收入达峰时的市销率约3倍,个别公司仅有2倍左右,低于美股平均的4倍;一季度内资持续通过港股通加仓,但外资的创新药持仓处于底部。”

也有基金经理认为,未来2-3年,头部创新药企业将集中迎来盈利拐点,传统的估值方式,无论是PS还是PE(市盈率),参考意义都很有限,需要重构估值体系。

“部分转型期的创新药公司,虽然存量业务触底回升,创新药研发、上市开始兑现,但其表观PE估值可能偏高。”单林表示, 核心需要关注产品是否具有全球竞争力以及盈利前景,创新药投资本身是投资核心爆品的过程。而低估值标的亦可能存在“估值陷阱”,需动态评估其定价逻辑。

柏杨认为,生物医药板块的个股分化将持续加剧,企业之间的技术研发、资金能力、商业化节奏的差异直接影响股价表现,个股选择的作用将成为决定投资收益的关键,行业内部的结构性机会远大于板块的趋势性机会。

“创新药此轮产业趋势,类似 2018年-2019 年 CXO 板块的爆发逻辑,本质是产业长期耕耘后势能的集中释放。展望下半年,在全行业资产比较下来,我们认为创新药仍是确定性比较强、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单林认为。

看好创新药板块长期逻辑的同时,单林亦强调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对于未来创新药可能出现的波动,单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二是基金定投可以平滑成本,可以设定一定的止盈目标,避免情绪化操作;三是将医药基金作为卫星配置,不能有太多的风险敞口暴露。“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市场中,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是守护财富增长的关键。”

责编 | 王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玩家必备攻略水仙大厅斗牛确实可... 您好:水仙大厅斗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2606488】,很多玩家在水仙大...
分享实测“心悦踢坑到底有没有挂... 您好:心悦踢坑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69174242】,很多玩家在心悦踢坑...
「黑科技实测」“永州扯胡子.可... 您好:永州扯胡子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9951342】很多玩家在这款游...
科普实测“皇豪互娱拼三张到底真... 您好:皇豪互娱拼三张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软件加微信【8700483】,很多玩家在皇豪...
今日重大通报“新蜜瓜牛牛能开透... 您好:新蜜瓜牛牛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需要了解加客服微信【4194432】很多玩家在新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