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叫停小额免税政策,跨境电商与美国消费者面临巨变
原本预计在2027年7月才失效的全球小额免税政策,在特朗普政府的一纸行政令下戛然而止。起因是白宫将此定义为“国家紧急状态”,旨在保护美国民众和企业,该政策原本是《大而美法案》的一部分。8月29日起,所有价值低于800美元、寄往美国的包裹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在全球跨境电商领域和美国消费者之间激起巨大波澜。
政策细节与漏洞:
新规之下,通过邮政系统寄送的包裹面临着两种关税方案:要么按照原产国的关税率缴纳“从价税”,要么支付一笔80至200美元的固定费用。相较之下,通过商业快递等非邮政渠道运输的包裹则需全额缴纳所有适用的关税,无任何减免。值得注意的是,短期旅客或许能成为这场变革中唯一的幸免者——个人携带的价值200美元以下的自用物品,或收到的价值100美元以内的“私人礼品”仍然可以享受免税待遇。但特朗普在行政令中特别强调,新规覆盖“任何物品运输”,不留任何可钻的空子,杜绝所有避税的可能性。
政策背后的数据:
促使白宫下定决心的,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2015年至2024年期间,美国小额免税包裹的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从1.34亿件飙升至13.6亿件,日均处理量超过400万件。其中,来自亚洲的低价电商货物占据了中国至美空运量的55%,这一比例远高于2018年的5%。希音(Shein)和Temu等电商平台无疑是这股浪潮中的主力军。
政策影响初现端倪:
事实上,新政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早在5月初美国取消中国包裹免税后,亚洲的空运量就骤降了10.7%。《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部分电商平台上的商品价格已经翻倍,许多用户抱怨发货延迟。更有不少外国品牌已经暂停对美国的发货,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被迫直接退出美国市场。
谁将受损:
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美国的低收入家庭。美国消费者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预测,这项政策可能导致每年高达470亿美元的损失,直接影响到那些依赖低价跨境商品的群体。无论是服装、日用品还是小型电子产品,这些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都将面临价格上涨。
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企业不得不紧急调整策略。Temu等平台正在加速转向美国本土仓库发货,以规避关税。有鞋类品牌甚至不惜将库存从加拿大仓库转移至美国本土,原因仅仅是一双价值175美元的中国产运动鞋,如果经过加拿大中转,其税费将高达300美元。
海关面临的挑战:
新政策的全面实施对美国海关系统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出警告,如果美国政府想要对所有包裹逐一清关征税,就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充人力和升级系统,否则将面临全国性口岸瘫痪的风险。
政策执行的困境:
事实上,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曾短暂取消免税政策,但仅仅四天后,由于海关无法处理海量的包裹而被迫恢复。4月签署针对中国的免税禁令后,直到5月2日才正式落地,期间还遭遇了企业的诉讼和法律上的拉锯战。
各方观点:
卡托研究所的研究员克拉克·帕卡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项政策表面上是针对中国,实际上却是在“给美国消费者涨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