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AI快讯,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使用,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制度框架,加快推进票据法、公司债券管理条例等制定修订工作。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央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下简称“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7月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是长三角首部以协同立法的形式针对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制定的法律性问题决定,是《立法法》修改后长三角地区人大加强协同立法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决定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决定的制定,有利于强化责任落实,以法治方式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决定的制定是《立法法》区域协同立法规定的生动实践。2023年修改后的《立法法》将区域协同立法从地方探索创新层面提升为国家法律制度层面。通过汇聚沪苏浙皖四方合力,协同制定决定,全面贯彻《立法法》关于区域协同立法的要求,以地方立法提升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服务保障效能,为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决定的制定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三省一市围绕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制定实施《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从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共建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开展区域协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积极成效。决定的制定,有利于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举措转化为制度安排,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将决定作为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秉持“一盘棋”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协同意识,合力推动决定的制定、出台:
协同部署。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牵头会同苏浙皖三省人大常委会协同部署推进,将决定的制定纳入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工作计划(2025-2027年)以及各自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同步推进立法工作。
协同起草。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科技、司法行政部门以及人大相关委员会加强沟通协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协同开展立法调研、起草工作,聚焦核心条款深入研讨,对决定草案反复推敲、共同打磨。
协同审议。 为确保决定同步高质高效审议通过,三省一市人大相关委员会在决定草案审议修改过程中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协调审议时间安排、交流审议意见和修改情况,推动形成共识,确保最终提请各自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的决定文本内容高度一致。
决定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牵引,认真贯彻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的要求,对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共育、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共研、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共享、企业创新主体共兴等作出明确规定。决定共十九条。
落实国家战略,明确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基本要求
一是明确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二是明确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坚持战略协同,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坚持高地共建,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坚持开放共赢,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坚持成果共享,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