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注销浙江分公司,相关手续已在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毕。
这是近期以来又一起公募基金注销分公司的案例。此前,金鹰基金、九泰基金、宏利基金、中银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已相继注销旗下分公司。在组织架构调整背后,一场中小公募的战略收缩正在悄然展开。
新华基金注销浙江分公司
今年3月刚完成重大股权变更与资本扩充
根据新华基金公告,其浙江分公司已完成注销手续,相关工商登记及监管报备程序均已履行完毕。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分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份,位于杭州市,2024年的参保人数为6人,许可业务涵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服务与销售等。
公开资料显示,新华基金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前身为新世纪基金,在2009年9月更名为新华基金。目前注册资本6.28亿元,下设北京、上海、广东三家分公司。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532.06亿元,在管公募基金46只,行业规模排名第84位(非货币基金排名第89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此次浙江分公司注销前,新华基金刚刚经历了重大股权变更和资本扩充。今年3月,新华基金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18亿元大幅增加188%至6.28亿元。此次增资由股东恒泰证券和北京华融分别以现金方式注资约4亿元,合计增资近8亿元。增资完成后,公司股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恒泰证券持股比例由58.62%稀释至52.99%,仍为控股股东;华融投资持股比例从30.31%提升至43.18%。
新华基金在完成增资后表示,计划将资金用于夯实营运资本、拓展新业务领域,并探索ESG投资、跨境资产配置等方向。恒泰证券也明确表示,增资资金将用于“提升资本实力和业务发展”,包括扩大团队规模、优化风险控制体系及拓展创新业务。
不过,新华基金在浙江地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9年7月,该公司就曾公告取消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代销资格。彼时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7月5日,新华基金在浙江金观诚的保有份额已归零。
此前,浙江金观诚因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多次遭到监管处罚。2018年5月,该公司被浙江证监局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6个月。此后又因整改不到位,继续被暂停基金销售业务。至2019年7月,年内至少有17家基金公司宣布暂停或取消浙江金观诚销售旗下基金产品。
分支机构注销潮起
中小公募机构成主力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基金并非个例。近年来,基金公司注销地方性分公司的案例并不少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已有国投瑞银基、金鹰基金、九泰基金、宏利基金、中银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相继注销旗下分公司,涉及上海、广州、深圳、海南、浙江等多个地区,数量远超此前两年总和。
去年10月,金鹰基金发布关于深圳分公司注销的公告;同年12月,金鹰基金再次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分支机构区域布局、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金鹰基金注销了海南分公司。
此外,2024年11月13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研究决定,注销上海分公司,相关工商注销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同年11月9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研究决定,注销西南分公司。
时间再往前推,去年6月,宏利基金和九泰基金分别注销了广州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此前,九泰基金已于2022年3月注销了北京分公司。2023年,银河基金曾撤销哈尔滨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中加基金注销过厦门分公司。更早之前,德邦基金还注销过江苏分公司。
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在注销同时新设分支机构。例如中银基金2024年11月注销西南分公司后,同年12月在南京设立华东分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注销分公司的多为中小型公募。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金基金、宏利基金、德邦基金、金鹰基金、汇安基金、九泰基金旗下基金总资产规模分别为2207.59亿元、955.61亿元、545.06亿元、680.25亿元、509.91亿元、11.09亿元。
“注销不等于退出市场,而是将资源从低效区域转向核心经济圈。”华东某头部公募人士指出,“例如浙江区域已有财通基金、永赢基金等本土强势机构,异地公司分支机构难获竞争优势。”
“基金公司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对分支机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募机构应继续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深化产品创新、强化合规风控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小公募机构来说,应更加注重包括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建设,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