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间,杰美特(300868.SZ)发布《关于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黄新先生、以及杨绍煦、刘辉、李云、卞尔丽、谌光平、刘述卫合计7名IPO原始股东拟合计减持1,905,336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04%,按最新收盘价31.80元/股计算,对应套现金额约6,059万元。
图片说明:杰美特股东减持计划,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黄新是杰美特的第三大股东,本次减持是黄新在杰美特2020年IPO以来首次减持。
图片说明:杰美特最近股权结构,数据来源于Wind
股价连续五年处于破发状态
作为“智能手机壳”第一股的杰美特于2020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发价格为41.26元/股。上市至今,杰美特未进行转增股本,仅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别派息0.38元/股和0.045元/股,因此向前复权后的首发价格为40.835元/股。
而上一次股价超过40.835元/股,还是在2020年12月,换句话说,杰美特已经接近连续5年处于破发状态。
图片说明:杰美特上市以来股价月K线图,数据来源于Wind
长期破发的背后,是杰美特“出道即巅峰”的业绩表现。IPO前的2018~2020年累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4亿元,IPO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2021年便出现亏损,且连续亏损到2024年,累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25亿元,2025Q1业绩趋势仍在加速恶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显著扩大。
图片说明:杰美特2018~2025Q1业绩表现,数据来源于Wind
用这样一份业绩来回报中小股东,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尤其是公司IPO时的募资总额还很大,达到13.20亿元。
一塌糊涂的业绩背后,既有“运气不佳”的客观原因,更有“经营导向”的主观原因。
一方面,根据招股说明书,杰美特极度依赖大客户,在2017~2019年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65亿元、3.7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3.47%、40.99%、45.47%,此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手机销量相对下降,这是杰美特业绩不佳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如下表所示,华为事件之后虽然杰美特通过拓展新客户保住了代工业务的营业收入,但议价能力似乎完全丧失,毛利率已经降到非常微薄;而价值量更高的自有品牌业务,毛利率不但高而且稳定,似乎并没有成为杰美特的重点发力方向,收入反而越做越小。
图片说明:杰美特2017~2024收入及毛利率拆分,数据来源于招股说明书、年报
豪赌AI算力服务器
面对代工业务和自有品牌业务的“双杀”,杰美特看起来像是准备放弃抵抗了,换一条新赛道。
一方面,杰美特于2025年4月24日发布《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拟继续延期IPO时的募投项目,主要原因为尚未取得相关工业用地。
图片说明:杰美特IPO募投项目再度延期,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另一方面,杰美特于2025年6月20日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购买思腾合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腾合力”、)控制权,交易价格及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本次交易完成后,思腾合力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上市以后年年亏损的杰美特,当然没有足够的财力通过现金收购来实现重大资产重组,如此来看,IPO募投项目距离用途变更似乎只差一个公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杰美特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的日期为6月20日周五收盘后,而从6月4日开始公司股价就开始莫名其妙大涨,公告前最高涨幅超过35%,这期间并无利好公告或相关利好新闻,且作为参照物的消费电子零部件行业指数并无明显异动。
图片说明:杰美特发布重组公告前后股价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而在公告重大资产交易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6月23日,杰美特股价却放量暴跌6.90%。这种股价表现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否存在提前向外界泄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待正式公告后选择利好兑现、大割韭菜的嫌疑?
大小非选择用脚投票?
虽然与思腾合力的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杰美特并未在公告中过多披露思腾合力的相关信息。根据互联网上的多方信息,思腾合力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为AI算力服务器、AI管理软件及云计算服务,曾为英伟达精英级合作伙伴与华为昇腾APN钻石伙伴。
思腾合力的实力究竟如何,既然杰美特暂时未过多披露,那么外人就很难探究到底,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少量的信息做出一个“模糊”的判断:
一方面,根据思腾合力官网,从对外披露出来的应用案例,思腾合力的已导入产品的客户有北京大学、中科院、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信创方向为主,唯一披露的商业客户为小鹏汽车,作为第一家放弃激光雷达并采用纯视觉方案的智驾车企,对算力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思腾合力的表述很值得揣摩,只表达了向小鹏“推荐”了……,而没有用向小鹏“交付”了之类的字眼。
图片说明:思腾合力关于小鹏数据中心算力解决方案的介绍,数据来源于思腾合力
另一方面,作为杰美特发起人之一的黄新,IPO以来一股未减持,却选择在这个时候“用脚投票”,不得不令人质疑转型的前景。
图片说明:黄新为杰美特发起人之一,数据来源于招股说明书
最后,跨界转型向来都蕴含巨大风险,哪个赛道热门就换哪个赛道,是很不成熟、不理性的做法。希望杰美特能够慎重、谨慎对待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辜负中小股东。
免责声明:本文所讨论公司或股票或板块,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来源:估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