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向资金又干了件大事——单日净买入港股234亿,创了3月中旬以来的新高。腾讯、快手、小米等科技龙头被扫货,腾讯股价今天上午直接刷新高点,恒指和恒科指数更是走出深V。
具体看,腾讯、快手、理想、阿里、美团、小米、中芯昨天分别获得南向净流入8.31亿、6.46亿、5.86亿、5.11亿、2.7亿、2.49亿和1.21亿,主要都是近期回调或横盘的优质科技公司。
今天上午,整个午盘南向又流入港股超过60亿。
今天不吹牛,和大家聊聊这策略实实在在的逻辑和优势。
一、哑铃策略的核心:不是噱头,是生存刚需
其实哑铃策略的核心就一句话: 在不确定中,同时抓住“增长潜力”和“现金流安全”。
毕竟现在港股现在的环境太典型了, 高波动是常态,受内外政策、汇率、国际资金流动多重影响,暴涨暴跌不稀奇。而且 结构性机会突出,一边是估值被压制的优质科技成长股(如腾讯、小米、理想),另一边是高股息、盈利稳定的价值股(如石油、银行、电信)。
单押一边到底行不行?对不起,现实很骨感。
只押科技的情况下波动太大,一个利空可能就让你心态崩掉,拿不住就容易错过反弹。但只押红利虽然稳当,却有可能完全错过科技股暴力反弹的波段,比如腾讯昨天被爆买8亿,今天就直接新高。
所以哑铃策略的精髓,就是让这两端形成互补—— 科技端提供向上的弹性,红利端提供向下的保护。这种组合天然的对冲效果能够让 整体波动显著降低,帮人扛住波动,稳住心态,同时又不错过科技股的爆发,持有体验很好。
选这对ETF,不是随便抓两个,而是看中它们精准覆盖了哑铃的两极:
历史表现证明,在港股反弹周期中,这个ETF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往往领先恒生科技—— 去年924以来,港股科技跑赢恒科7%;今年以来,指数又跑赢恒科近7%。
这种月度评估分红提供了定期“落袋”的收益,这部分钱你可以选择再投入,还可以加仓科技端,实现复利。
对于看好港股中长期价值的,可以淡化择时,利用市场回调分批建仓哑铃两端。
作者:ETF金铲子